笔趣阁 > 一个勺子 > 一


  个勺子

  许多故事都已经久远,许多人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但总有些人让我们谈论起来就好像直在起样。

  我想写的故事发生在新疆阿勒泰的个叫青河的地方,我无比熟悉的家乡,但都是很多年前的往事。

  老杨出生在北京,父母很早就离异,解放那年他父亲跟随大部队来到了新疆边界,母亲在北京也不管他饭吃。他就个人讨饭搭车来到了新疆,那年才八岁,每次老杨给我讲这件事情的时候,我总是好奇地问,那你算第代西部游侠呀。

  初中没课的时候我会跑到县政府大院里面玩耍,老杨是小镇的名宣传干事,个子不高,身型消瘦。冬天小镇的温度总能达到零下好几十度,玩会儿就要躲进老杨的办公室,他的办公室除了堆报纸就是个火炉子,老杨边看报纸边添些煤炭。我来的时候会给我些书和报纸看,因为所有小镇订阅的书都是他分配,所以可以选择的种类很多,也就是那时候我慢慢习惯和爱上读书的。外面飘着雪,炉子里面闪出有温度的光芒,我蹲在炉子旁边认真看着《人之初》与《妇女生活》。

  每次进到办公室我都会带个雪球,并不是砸他,而是在他不注意的时候放到炉子里,就发出吱吱的声音。老杨的脾气很大。提着个扫帚追着打我,他边追边喊:你个勺子么,你想把我冻死么。

  有时候老杨心情好,还会在炉子上烤几个玉米,烤得外焦里嫩的,然后大老远地喊我,来吃烤玉米了!老杨知道我最爱玉米,抓着玉米举到高处让我把考试卷拿出来,过八十分才让吃。每次吃的时候老杨总是脸慈祥地看着我说:当年呐,我们逃荒,玉米棒子都抢着吃,吃完不消化就拉肚子,拉出来玉米棒子洗洗再煮着吃。你可要吃干净。

  老杨是名通讯员,名字常见在新疆各大报纸。我每次跑到办公室都会看到他用笔写稿子,每次要投三五家媒体所以要手抄个三五遍,然后装进信封寄出去。冬天大雪封山,篇新闻寄出去要个星期,都变成了旧闻,老杨却不紧不慢,把报纸上自己的稿子都剪下来贴到个笔记本上。

  有年,青河发生了雪灾,大雪足有房子那么高,早晨起床

  门都推不开。雪灾上了中央电视台,老杨作为个线新闻工作者去了农村,采访了家畜与房屋的受损情况。发现有个人家的孩子在这天出生,房屋破旧,男主人难过地说:双胞胎,养不起。老杨心地善良,忍不住说,反正我喜欢女孩,让我收养了吧。那以后整个小镇都知道了老杨养了个闺女,还是个回族女孩。

  青河很小,道路两边白杨树林立,然而到夏天就漫天飘着棉絮,就好像棉花样落在你的身上,又像蒲公英样到处飞舞。县里开大会,讨论是否砍掉道路两边的杨树。老杨站起来坚决反对:每个杨树都代表了个生命,他们耐生长,他们滋润大地,树树有声。

  向平和的老杨大闹了县领导会议,不过最终的结果还是每家负责砍伐三棵树。小镇的人全部出动,年轻的人砍,老人捡柴火,小孩在围着砍断的树面上数着年轮。

  我记忆中树根都很深,每次都只能先把树拦腰砍断,再挖树根。老杨家的三棵树并没有砍,县领导来的时候对他大发雷霆,扣掉三个月工资。几个人要砍树,被老杨拦下,在拉扯中,老杨哭着喊道:让我再看眼树。老杨站在树下,收养的女孩站在他的旁边,他抚摸着杨树仰望,就好像最后的告别样。

  后来他告诉我:杨树不枝不蔓,不骄不躁,扎根在贫瘠的土壤中,随处发芽,随遇而安,早春开花,与世无争,多么像我们现在的生活。


  (https://www.uuubqg.cc/111_111999/5919366.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