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七零妇产圣手 > 172.丰收的庆典

172.丰收的庆典


  第 172 章

  余秋抱着哭哭啼啼的小二丫, 何东胜则抱起了坐在地上大丫。

  做姐姐的人扭到了脚, 表情痛苦,一声不吭。

  吓坏了的妹妹哭哭啼啼, 倒是支离破碎地讲述了事情发生的情况。

  原来前天, 黄莺趁着弟媳妇秀华带小根回娘家,自家没人的时候,悄咪咪领着两个女儿回婆家去了。

  结果回去以后,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黄莺跟丈夫都突然间离开了家, 丢下两个女儿交给婆婆管着。

  二丫从母亲领她回家就不愿意, 现在连妈妈也不见了, 她更是吵着要回杨树湾。

  她要吃糖, 她要喂兔子,剪了兔毛挣钱买糖吃。

  这下子可是彻底惹恼了黄莺的婆婆。

  本来就对这两个孙女儿没好脸的奶奶, 直接拿出了锅里头的火钳,要烫上她这张馋嘴。

  大丫见势不妙, 赶紧拽着妹妹跑。结果两人就进不了家门了。

  做奶奶的人扬言, 只要她们敢踏进家门一步,就烫烂了她们的嘴。

  俩小丫头在门外瑟瑟发抖,不敢再进屋。

  黄莺婆婆又是村里头出了名的泼妇,村中人压根不敢沾她的边, 否则她能追到人家中, 堵着大门口骂。

  听说年轻的时候,她还干过直接将血淋淋的月经带子挂在人家门楣上, 好叫人家倒一辈子血霉的事情。

  是以虽然村里人看俩小丫头可怜,却谁也不敢伸出手帮忙。

  俩小丫头饿得头昏眼花,做姐姐的人就决定带妹妹去外婆家。

  她俩先是翻过了一座山,又到渡口边央求打渔人让她们上船。

  但打渔人只到白子乡交鱼,所以俩小丫头又一路从白子乡走到杨树湾。无限好文,尽在网

  二丫年纪小,走着走着没力气了。大丫眼看着太阳要下山了,害怕天黑前赶不到外婆家,就直接背妹妹走。结果下圩埂的时候,她摔了一跤,妹妹倒是没事,姐姐自己伤到了脚。

  二丫缩在余秋怀里头,抽抽噎噎:“奶奶不给二丫饭吃,二丫肚肚饿。”

  余秋赶紧拿了柿饼分给两个小丫头。无限好文,尽在网

  她气得浑身发抖,要是黄莺站在她面前的话,她真能把这个蠢毒的恶心女人直接推河里头淹死了。

  王八蛋,农忙的时候没跑,合着是在娘家养病呢。等下面的伤口一好,忙不迭地跑回去给婆家收山芋去了。

  余秋恨得牙痒痒,最好她下面再鼓出个包,痛死了拉倒!

  人要作死,真是十头牛都拉不回头。

  她掏手帕给小二丫擦脸:“我们二丫不哭,我们回外婆家吃好吃的。”

  一听好吃的,小丫头立刻两眼放光:“二丫要吃肉肉。”

  啊,生产队的肉肉好香的。外婆给二丫吃了好大一块肉,姐姐吃了肉脚就不疼了。

  “对,吃肉长身体。”余秋伸出手,揉了揉大丫的小脑袋。

  一直沉默的小姑娘掉下了眼泪来。比起天真的妹妹,她已经知道害羞,晓得替家里人觉得丑了。

  “没事的,我们回家吃肉肉。”余秋逗小姑娘 “吃肉肉长个子。”

  两人抱着孩子走上村里的大路时,迎头撞上一手拎着个小板凳的宝珍母亲。

  赵大婶瞧见两人就笑:“哎哟,东胜你接小秋去还带两个喜娃娃呀。”

  说着,她又过来逗两个小丫头,“嗯,咱家大丫二丫今儿出门玩啦。奶奶都好两天没见着我们妞妞儿了。走,跟奶 奶看戏去。”

  余秋了然。

  郑家人没好意思在外头说女儿的丑事,大家又默认黄

  莺是不好意思出门,所以她偷偷领着女儿回婆家的事情大家并不清楚。

  余秋赶紧就着赵大婶的话说下去:“看戏,看什么戏?”

  赵大婶惊讶地挑高了眉毛,奇怪地看着何东胜:“哎哟,我的东胜哎,你不是接小秋回来看戏的呀。瞧瞧你,还想给人家惊喜不成?”

  何东胜跟着笑:“哎呀,我可把这事儿给忘了。”

  赵大婶很不满意地摇摇头:“你们这帮娃娃哦,一个个年纪轻轻的就忘东忘西的。”无限好文,尽在网

  她只亲亲热热地看着余秋,自豪地介绍,“咱们杨树湾每年收了秋之后,都要好好热闹热闹的。”

  大家齐聚在祠堂里头,先前还要起大礼供奉祖先,祈祷来年风调雨顺,然后再请一出大戏好好热闹热闹,祖宗看的时候,子孙们也跟着瞧瞧。

  现在不兴这些,但是庆祝还是要有的。供奉祖先的程序省掉了,大戏却无论如何不能省。

  本地小戏是封资修文化,不作兴唱了,样板戏跟歌颂新生活的小歌剧却是被鼓励的。

  赵大婶热情地招呼余秋,“走,小秋大夫,咱们上祠堂好好看戏去,每个生产队都出了节目呢,保准顶顶热闹。我看宝珍跟小田老师他们捣鼓了半天,神神秘秘的,还不晓得出个什么节目呢。”

  余秋嘴里头应着,想回去先放下包袱,再把大丫二丫送回家。

  赵大婶却不让她走:“先去祠堂,马上就开始了,大家伙儿都在那。今天晚上咱们吃大肉面。”

  余秋来了精神:“这会儿怎么吃面?不是收的稻子吗?”

  赵大婶这回可真是笑得不行:“瞧瞧你哦,我的小秋大夫,我看你是忙糊涂了。你自个忘了?你们在水里头种了那许多麦子呢。”

  余秋惊讶得不行,完全不敢相信:“麦子都结出来了?”

  “可不是。”赵大婶也笑得合不拢嘴,“小胡会计喊我们过去帮忙割的时候,我们都瞧西洋镜呢。你说说,这多少年了,头回听说,水上还能长麦子。我给算了算啊一亩水面,长了有三四百斤呢。”

  因为麦子不需要插秧,撒下麦种就由着自己找,当时胡杨总共放了差不多10亩麦子下水,后面别说施肥了,他连打虫都没想到。

  结果也不知道是不是大青山的水脉极佳,杨树湾的气候尤其适合麦子生长,最后长出来的麦子居然很不赖。

  等到收割完了,打了称重,大队书记都拍着他的肩膀一个劲儿叫好。总共收了差不多3600斤的麦子。

  麦子出粉率高,这多的麦子在村里头的磨坊里头加工出了3000斤面粉。

  因为不是从杨树湾的田亩本子上出来,自然没有交增购粮的任务。大队书记当场就拍板决定了,再杀一头猪,整台大戏,吃大肉面看大戏,肚里心里都饱饱的。

  余秋庆幸:“亏得今年下霜晚,不然麦子就要被霜打掉了。”

  何东胜在旁边接话:“霜降不下霜,大雪压满仓,今年要下大雪喽。”

  赵大婶倒不放在心上,胸有成竹道:“就是下霜也不害怕,他们前头还说着,要把小麦挪到山洞里头去。做成车轮子,晚上收回洞里头不挨冻,白天就拖出来晒太阳。”

  余秋忍不住哈哈笑:“那咱们大青山的山洞岂不是不够用了?又是养兔子又是养鸭子又是……”

  她生生刹住了话尾巴。

  赵大婶却跟没听出来不对劲似的,只一个劲儿的笑:“没 山洞咱们就挖出山洞来呀。伟大的领袖教导我们要深挖洞广积粮。正好挖出来什么石块土疙瘩啊,挑去修圩埂。”

  余秋也乐了:“这主意不错,也不用挖多深,挖深了太危险,弄个小窑洞,够养七八头猪就差不多了。哎哟,猪

  聚在一起,不会打架吧?”

  赵大婶放声大笑,她早就听说过兔子打架,还直接给了劝架的小胡会计一巴掌的事情。

  “放心,猪的脾气好,凑在一块儿也不打架。”赵大婶美滋滋的,“等猪养成了,到时候咱们顿顿都有猪板油吃。”

  余秋憋着笑,心道真到了那时候,大家伙儿都得抢着瘦肉吃了。

  说话间的功夫,他们已经到了大队祠堂。

  赵大婶真没吹牛皮,祠堂里头果然沸反盈天,隔着老远就能听到人们说笑的声音。

  赵大婶脚步愈发轻快,嘴巴笑得都合不拢:“瞧瞧哎,咱们可是赶上新社会的好日子喽。往前倒数多少年,想都不敢想哦,还有电灯亮堂堂。”

  祠堂里头的大队书记也在说电灯:“嘿,现在瞅着是不稀奇。我跟你们讲,当年我跟着游击队进城,头回见到这玩意儿,我就拿着烟卷往上头凑,想借个火抽烟吧。结果你们猜怎么着?”

  祠堂里头的人全都笑了起来,谁都知道电灯不是灶膛火啊,上哪儿借火去?

  大队书记猛地一拍大腿:“火是没借着,那灯泡把我脸给烫伤了,好大的一个泡。”

  众人哈哈大笑。

  大队书记还在遗憾:“结果第二天他们跑去看大戏了,就我一个人落在屋里头死活不好意思出门。白白错过了一出好戏。”

  大家伙儿的笑声更大了,禾真婶婶嘲笑老伴儿:“这怪谁呀?谁叫你死要面子活受罪。”

  大队书记也不生气,只连连摇头:“莫的法子耶,我们是土老帽,什么见识都没有,可不就叫人瞧热闹了吗?嘿,别说这电灯。我头回在城里头看到那香蕉跟橘子,领导招呼我吃。我就抓在手上琢磨着既然是水果,那就跟咱们的桃子差不多吧。于是我咔嚓一口咬下去,连着皮一块儿吞下了肚。”

  这回屋里头的人笑得更加厉害,还有人直接从板凳上跌了下去,揉着屁股仍然忍不住笑。

  “嘿嘿。”大队书记在台上做了个滑稽的表情,“莫的事情喽,咱们老辈把洋相出光了,小辈以后就不出洋相了。”

  二丫趴在余秋的怀里,十分好奇:“小秋大夫,什么是香蕉橘子呀?”

  余秋忍不住笑:“咱们二丫耳朵可真尖。香蕉橘子是水果,得把皮剥了才能吃。等往后啊,小秋大夫找人从城里头捎回来给咱们二丫吃好不好?”

  大丫赶紧教育妹妹:“妈妈说了,不能嘴馋。”

  “没事,到时候咱们杨树湾的人一块儿吃。”何东胜安慰小姑娘,“每个人都吃,大家都嘴馋。”

  他们踏进了祠堂大门。

  正忙着帮忙端碗筷的郑大婶一眼就看到了自家的两个小外外。慌得她赶紧放下手中的家伙什,三步并作两步跑上来,又想抱老大又想接老二,只着急忙慌地问:“你们妈呢?”

  二丫立刻张着手要往外婆怀里头扑,小嘴巴一瘪就要哭。爸爸妈妈不见了,奶奶不让她跟姐姐进门。

  余秋悄悄朝郑大婶摇摇头,含糊其词道:“在渡口碰上的,大丫头脚扭到了,不过不碍事,没伤着骨头,回家养两天就差不多了。这事儿回去再慢慢说吧,先带孩子吃饭看戏。”

  郑大婶也忌讳着周围人来人往的,慌着接话:“哎

  哎哎,你们先进去,你们老太大爹卫红他们都在呢。 ”

  余秋跟何东胜抱着人往里头走,二丫见到舅妈怀里头的小表弟,立刻高兴地喊起来:“弟弟。”

  小根那个憨憨头还不到5个月大,耳朵却跟装了雷达一样,居然能够认出小表姐的声音,立刻扭过脑袋来看,还高兴得手舞足蹈。

  余秋把小丫头送过去,秀华也是满脸疑惑的神色。

  她不过回了趟娘家,只住了一晚上,再返回杨树湾的≈lt;

  时候就发现二姑姐带着孩子不辞而别了。

  当时公爹发了好大的火,老太也气得吃不下饭。丈夫更是跟自己偷偷地抹眼泪,既恨姐姐不争气,又心疼两个小外甥女儿要吃苦。

  现在见到大丫二丫,秀华压低声音问余秋:“你瞧见我二姑姐了?”

  余秋摇摇头,趁着二丫被卫红抱走的机会,跟秀华咬起了耳朵:“不晓得他们两口子跑到哪儿去了。他们家那个婆婆不给丫头进屋,二丫自己带着妹妹回杨树湾的。”

  秀华脸色大变,赶紧一把搂住大丫,心疼得不行:“我的乖乖哎,你们两个真是吃大苦了。”

  从山里头到杨树湾多远的路,大丫一个还不到5岁大的小姑娘,就这么带着妹妹千里迢迢地走回家。

  秀华将儿子递给了公爹,抱着大丫在怀里头,摸着她的小脚,心疼地问:“咱大丫脚痛不?舅母给咱大家揉揉。”

  “别揉。”余秋赶紧制止,“大丫脚扭到了,让她自个儿慢慢好。”

  秀华心疼得更加厉害。她还想说什么,台上的大队书记已经抓着喇叭喊话:“大家伙儿都到齐没有?到齐了的话,咱们就开动了啊。”

  他话音落下,杨树湾的婶子们就端着一个个脸盆进来。

  脸盆里头装着成人半个巴掌大小的肉片,片片都浓油酱赤,颤巍巍的泛着油花。旁边还有一盆盆面条,新麦子碾出来的粉和的面,什么调料都不加,光是面香就足够让人伸出手去拽着魂。

  大队书记伸出手指头招呼大家看:“看到了没有?新打的麦子新活的面。入了冬哪儿来的新面粉?全是咱们领袖派下来的人好,想到了在水上种稻子跟麦子,今个晚上,咱们大家伙都好好尝个鲜。”

  台下的人立刻发出欢呼声,个个都伸长了脖子,等着轮到自己吃大肉面。

  负责分面条的婶子们全都大气的很,每个碗里头的面条都堆成了尖尖,简直快要放不下大肉了。

  大队书记在边上拍着腿喊:“乖乖哎,我的半边天们哎,叫你们这么过日子,咱们还有余粮吗?”

  禾真婶婶怼他:“没余粮也是你这个书记做的不像样,不能叫大家伙儿放开了肚皮吃。”

  众人轰笑着,全都附和禾真婶婶的话:“就是,我们要敞开了肚皮吃。”

  大队书记只得连连摆手:“行行行,今儿谁不吃饱肚子我找谁算账。”

  余秋也端起了面条碗,迫不及待地喝了口汤。

  哎哟喂,这新面条熬出来的汤果然香。

  ≈lt;hr /≈gt;作者有话要说: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小哈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董咚咚咚锵01、燕、一个大胖子 20瓶;阿七 15瓶;海笛 10瓶;百岁无忧yu 5瓶;绵绵、20996755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https://www.uuubqg.cc/134_134716/7069622.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