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七零妇产圣手 > 307.造出了腹腔镜

307.造出了腹腔镜


  第 307 章

  老石当真看了小一个月的西洋景。

  杨树湾的澡堂天天开放, 热水源源不断地供应,谁想去洗澡了,直接拿着澡票就行。

  他肚子上造了粪口, 坐在澡池子边上, 泡着腿也觉得浑身舒爽。

  来泡澡的老少爷儿们,谁都不觉得他的肚子有什么好见不得人的,反而一个劲儿稀奇, 还是咱们新社会好,咱们国家医疗技术厉害。

  瞧瞧,没了一样东西,立刻就用另一样东西填补上去,总不能因为人身上少了个器官,那日子就不过了吧。

  就像小秋大夫在公社卫生院开完刀, 又送到杨树湾来休养的老爷儿们。

  乖乖,癌症, 撒尿的时候血直飚, 听说看着跟酱油一样。没得法子咯,得切掉尿泡子。

  那以后就不掏鸟了?怎么可能, 该尿还得尿, 没有尿泡子, 就拿肠子做尿泡子,到时候照样一泡尿滋得老远。

  郑大爹跟赵大爹还过来帮他搓澡, 用毛巾盖着他的肚子,叫他洗了个痛痛快快的澡。

  大家伙儿围着他数身上的疤痕, 一致认定他年轻时肯定没受罪。

  哎呀呀,那个年代日本鬼子横行,凶的很,动不动就抓人,还拖人去下煤窑挖煤。哪里能跟现在的煤窑工人比啊,那是下去了就上不来了。

  等到洗完澡,吹着晚风往村里头走。路上就有人招呼着,剃头发刮脸去不?

  来杨树湾上课复习的知青们有人特地托家里人从城里带了剃头的推子跟修面的刀,拿出祖传手艺为杨树湾的老少爷们服务。每天晚上下工后天黑前,都免费给大家伙儿剃头刮脸。

  被问的人立刻摆手:“不去不去,叫娃娃好好看书复习,到时候考个状元来。”

  从农机厂下班回来的知青们则赶紧奔赴学校的小食堂。

  没错,即使是农忙时期,杨树湾的各个工业合作社都没有停工。

  反正杨树湾的农业现在已经是半工业化生产,收割脱粒都是用的机器,运送粮食稻草也是走船走拖拉机,村里头的老人就能应付农忙。不过就是多用点儿柴油,多用点儿电,没关系,他们杨树湾用得起。

  工厂的墙壁上贴着主席最高指示:不要拥入城市,就在农村大办工业,使农民就地成为工人。

  老石知道,这其实已经是十几年前的指示了。当时目标的确是广泛实现国家工业化、公社工业化,要让农村生活不低于城市,每个公社都有自己的经济中心。

  不过因为浮夸风的盛行加上生产资料的紧张,得保证大型国有企业生产需要,所以从月份起,中央就决定公社跟大队一般不办企业了。

  他不相信胡家的小三儿会不知道这一点。然而小三儿还是将标语刷在了墙壁上,因为主席的指示从来没有错误,谁也不能讲主席说错了,他们遵行主席的指示做事那就是对的。

  老石觉得这里的人胆子可真大,居然敢打擦边球,玩文字游戏。

  不过也是,胆子要是小的话,敢公然将右哌分子沦落过来,当成上宾供着,指导农业、工业、畜牧业生产吗?

  余教授、陆师傅他们走在村里头,都是受人尊重的角色,谁也没有因为他们是右哌就对他们指指点点。

  老石简直有些羡慕嫉妒这些人了,十几年的时间,他从来没有在如此宽松活泼的气氛中生活过,他从未看过如此轻松惬意的笑脸。

  就是这些人哼着小曲儿快快乐乐的下田劳动,进厂做工。下了工之后,又活活泼泼地吃饭,然后赶紧夹着书本,开始学习。

  最忙碌的是备考 的知青们,他们抓紧馒头,打一碗汤,搪瓷缸盖子倒过来,上头还盛放着一勺香菇烧茄子,里头加了青红椒。

  馒头、丝瓜蛋汤根香菇茄子都是用太阳灶烧好的,热乎乎的刚出锅。小学校长的老婆做自家饭的时候,顺带着就给这帮眼睛粘在书本上的娃娃把饭给烧了。

  现在太阳灶只能蒸馒头烧汤蒸菜,火候差了一把,炒菜不香。

  小胡会计决定忙完了腹腔镜的事之后,就跟陆师傅他们好好商量商量,看怎么样让太阳灶的功率爬上来。

  要是现在知青想吃炒菜,可以去校长家里头夹,或者上周围的农家都能伸筷子。杨树湾人热情,对着学生尤其亲热。

  不过求学的知青们也很讲规矩,他们集体商议了决定不能上人家里头去打扰。

  现在顿顿不是大米就是白面,简直是把他们当成官老爷一样养着。每天又是鱼汤又是蛋汤的,还有一个焖菜,油都给的足足的,他们要再不满足,那可真是没良心了。

  穿过小学就是稻田,杂交水稻已经挺直了腰杆,绿油油的一片稻苗,田里汪着水,不时有小鱼吐泡泡,旁边的小鸭子发出嫩嫩的声音,再到稻丛间游来游去。

  这是杨树湾人被县里头表彰过的稻鱼鸭共生系统,听说前儿市里头广播站跟省里头的报纸还特地派了记者下来进行采访,准备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现在国家的化肥生产量还少,不能充分满足农业需求,庄稼这朵花,还得农家肥当家。

  鸭子生的蛋吃不完可以腌了咸鸭蛋做成皮蛋卖给副食品店,支援国家建设。

  还有水面种稻种麦子,也有上面的专家过来看呢,要在条件合适的地方进行大面积的推广。这么一来的话,老百姓就不愁粮食不够吃了。

  老石看着大家伙儿三三两两往家走,再看这一片片稻田,真是忍不住深深地吸一口空气,感觉浑身都舒坦。

  郑大爹在旁边笑:“老哥哥,你要是想转转的话,吃过饭我陪你好好转。”

  老石这才反应过来,赶紧抬脚往郑家走:“吃饭吃饭,我婶婶的手艺果然没话说。”

  老太太已经烧了一大桌子饭菜,等着他们回来抓筷子。

  怕他有心理负担不自在,郑家人对外头称老石是他们老家的亲戚,年纪大了,身上有三灾两病免不了。听说老兄弟家住的村子有厉害的大夫,就想过来好好调理。

  杨树湾的社员觉得很有道理,上了年纪的老头儿每个人都过来拍拍他的肩膀,或是靠靠他的胳膊,认真地和他强调,他们杨树湾引来的都是金凤凰,余教授父女俩的手艺那是没话讲,什么华佗扁鹊就是这样的。

  他们杨树湾的水土特别养人。村里头一个个老寿星多的是。这位老哥哥人既然来了,就好好住下来,保不齐就能活过百岁呢。

  老石也跟着笑,他跟着大丫二丫喝鱼汤。

  余秋给他制定了严格的食谱,让他少吃红肉多吃白肉,杀鸡宰鸭子不现实,不过杨树湾就是水乡,现在大队里头的鱼养的多。谁家想吃,随时都能去大沟边上称。

  郑家人爱吃鱼,隔三差五就烧鱼汤,要不便改成泥鳅黄鳝或者小鱼小虾,偶尔还会弄一只野鸡,反正绝对不会让桌子上少了荤腥。

  他们心疼自己新认下来的亲戚呢。因为怕产气味道不好,老石基本上不吃大蒜洋葱鸡蛋这些东西,这不就

  少了重要的营养来源吗?

  怎么办?当然得从其他地方补上来。

  二丫咕噜咕噜喝着鱼汤,认真地跟老石强调:“喝汤好,喝汤有营养。”

  小根在旁边,也自己抓勺子往嘴里头塞鸡蛋 羹,跟着点头:“姐姐说的对。”

  这小家伙是个蔫蔫儿,前头一直不会讲话,连爸爸妈妈都不叫。结果一朝开了窍,三五个字就能直接往外头蹦,瞧着就是个机灵小子,前头那是一直藏着呢。

  老石跟着笑:“我们小根说的对,小根也吃鱼鱼。”

  吃过晚饭,郑大爹领着老石跟自己的外孙女儿们去学校。

  家里头的妇女同志们要忙着打蛋片,就是用刚收上来的小麦秸秆泡完了,然后铡成合适的尺寸,再编织成窗户格子一样的垫片。

  这是给大队食品加工厂用的,好垫在蛋与蛋之间,防止皮蛋咸鸭蛋被压坏了。到时候一盒盒成品运出去,放在副食品店跟粮管所的小饭店里,瞧着也漂亮。

  小麦秸秆是食品加工厂,统一处理好了的,要做这个副业的社员就自己去食品厂里头登记,数好了原料,商议好交货的日期,自己带回家里头做。

  杨树湾食品加工厂收回头的垫片除了自己生产用之外,还会转给市里头的大型食品厂,有的时候是换生产物资有的时候则直接卖钱。

  亏得杨树湾功夫越多,几乎家家户户中午一顿饭都在各个合作社吃,晚上还可以选择在合作社蒸好了米饭带回家吃,充分利用太阳灶;不然就他们这样见缝插针一根鸡毛都要卖出价钱的劲儿,柴火是肯定药不够烧的。

  老石本来想留下来帮妇女同志们打蛋片,郑家老太太却一叠声地开口赶他走:“多出去转转,累了就去学校坐坐,人味儿最养人,老待在家里头没什么意思。”

  郑卫红也笑着推他往外头走:“大大爹,你就出去吧。你还没听出来吗?妇女同志们现在不欢迎我们,嫌我们烦人呢。她们得留下功夫来,好好在背后讲我们的坏话。”

  二丫不假思索,直接表明立场:“舅舅做坏事。舅妈管舅舅。”

  郑卫红哈哈大笑,一把抱起小外甥女儿,笑着调侃妻子:“瞧你培养出来的小跟班哦。”

  秀华哭笑不得,转头跟两个婆婆告状:“奶奶,妈,今晚我们好好开开批判会,多数落数落他们的不是。”

  在院子里头跑来跑去的小根跟着学嘴:“数落不是。”

  秀华点了下自家的小子,故意虎着脸:“连你一块儿,说,昨晚尿床的是不是你?”

  小根立刻扭过头,大声喊爷爷:“去学校。”

  老石笑得不行,这小娃娃哦,有个小娃娃真乐呵。

  不到学校门口,一家人就散了伙。

  大丫二丫跟着李红兵他们去捉知了猴。

  小升初已经考完啦!成功升学的李红兵现在师傅忙着造腹腔镜,老师忙于准备高考,很是能松快一阵子,积极投入到生产(挣钱)事业中去了。

  眼下入了夏,知了猴也是笔好买卖呢。还有抓田鼠,他们沿着河岸跑,一直把田鼠赶到笼子里头捉住。

  逮到的田鼠跟知了猴会根据个人的功劳大小进行分配。夏天才过了一个月不到,大丫就挣到了你下学期的学费,还要给舅妈买供销社卖的那种香肥皂。

  小姑娘认真地宣布时,秀华笑得不行,傻妞妞儿哦,那个香肥皂,就是她们师傅小秋大夫教供销社的红梅姨姨做的。

  小姑娘跑了,三个大老爷们进了学校也分头行动。郑大爹和郑卫红父子去上建筑课,他们的建筑队盖房子可不仅仅只是泥瓦匠跟木匠,他们是要当现代化的建筑工人的。

  至于老石,郑家人也给安排的妥妥当当,让他上养殖课,专门教养鸡,养鸭

  子,养兔子。

  虽然肩膀上还担着观察老石的责任,郑家人却诚心实意的为 老师将来做打算。

  光在大队里头打零工肯定不行,老石也得发展自己的家庭副业。

  他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搞重生活不行,那养鸡养鸭养兔子就是最好的选择。

  鸡鸭可以放到林子里头去养,花费的粮食有限,每年光生的蛋就是一笔好进项。

  至于兔子,那完全没本的买卖,剪了兔毛送到供销

  社,每隔几个月就是从银行里头收一笔利息。

  养猪不要考虑,捞猪仔要成本,而且猪吃的多,光靠打野食肯定不够。况且现在老石也不怎么吃猪肉,又没有自己的自留地,不用愁农家肥的来源,养猪这件事情就先放下。

  何东胜给老石找了副老花镜,老师就带着眼镜坐在课堂里头,认认真真听讲台上的畜牧站技术员给大家讲解养殖技术。

  他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好奇怪的,因为他周围坐着的男女老少都有,人人都仰着脸,认真地看讲台上的老师,仔细听着他说的每一个字。

  有不识字的人没有听明白也没关系,下了课,有学问的技术员,也是好脾气的,站在讲台边上不离开,随时等待自己的学生们过来提问。

  老石听了几节课,一直到晚上九点二十铛铛铛的敲响了下课铃,他才跟着大家伙儿一块出教室。

  上完课的外村人还有老师赶紧去渡口坐最后一班船,各自回家。

  余秋从教室里头出来,她刚给学生上完常见肿瘤的临床症状以及检查方法。

  见到了老石,她立刻朝人招手,喊人去医疗站,她要检查老石的造口情况。一个疗程的化疗已经结束了,老石的基本情况尚可,后面主要就是定期观察预防肿瘤复发,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让老石习惯带造口生活的日子。

  余秋观察了她腹壁造口的情况,皮肤基本状况良好,没有红肿感染的迹象。

  看样子,老石自己也精心护理了,这是最好的。如果他始终消沉,对此排斥,那他永远也没办法开始融入正常人的生活。

  余秋询问了他的大便情况,何东胜过来给他推背,他的手法有点儿类似治疗积食的小孩。

  老石被推过背之后,很快就产生了便意,赶紧去旁边的卫生间,痛痛快快的解出了成型的大便。

  他清理好自己,走出来冲余秋笑:“你没说错,这儿的确是个好地方,我就想着以后在此终老吧。”

  余秋直接摇头,打消了他的幻想:“那是不可能的,你这样的人还有大用处呢。”

  多年动乱,军队已经被搓磨的不成样子了,后面好像还有对越自卫反击战。到时候要上战场的话,久经沙场的老将是最宝贵的财富。

  因为他们丰富的战场经验,可以帮助被折腾惨了的军队尽可能减少损失。

  老石怔愣,旋即苦笑:“我还是踏踏实实做个农民比较妥当。如果我早点儿想通了的话,说不定也不至于这样。”

  余秋不假思索地摇头:“你不会想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执念,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才是真正的信仰。”

  何东胜也在旁边点头:“不曾做错的事情,为什么要后悔?人只能对自己的心负责。”

  前头的医疗站里头响起喊声:“尿了尿了,狗日的,你真尿了。”

  三人面面相觑,赶紧往医疗站走。

  一群病友都站在医疗站前头的空地上,围着个得意洋洋地老头儿。

  那眉毛都雪白的老头子相当不讲究,居然大庭广众之下掏鸟,大喇喇地当着众人的面嘘嘘。

  余秋看他射出了一道线,立刻喊:“停!”

  就像喷泉按下了开关一样,那道弧线立刻停止。老头子也美滋滋:“瞧见了没有?小秋大夫,我能控制自己撒尿啦。”

  余秋目瞪口呆,感觉这老头子的恢复速度实在惊人。

  从手术后到现在,满打满算就是5个礼拜,一般人能恢复到他这种程度的,可真是少见。要知道,他尿管拔下来还没多长时间呢,盆底肌的功能恢复锻炼都需要慢慢进行。

  她先前在省工人医院开的刀,病人恢复都没到这一≈lt;

  步。

  老头子兴冲冲地跟众人分享经验:“我一想到伟大的主席看着我,咱们国家一穷二白,条件这么艰难,主席还花大代价找这么好的大夫,给咱们看病,就想着要战胜膀胱癌,让我们贫下中农过好日子,我就觉得浑身暖融融的,像是有谁在揉着我的肚子一样,说尿就尿了。”

  旁边人齐齐鼓掌,还有人跟他讨教要怎样进入状态。

  余秋也竖起了大拇指:“很好,继续保持,好好锻炼。你以后只要不复发,那就跟没生病一样,还能再当个老寿星。”

  何东胜也鼓励他:“你不要有心理负担,循序渐进的来。要是后面你再尿不出来或者控制不住,你喊我,我给你扎针试试。”

  老石在旁边看着尿痕,忍不住感慨:“这就是科学的力量啊,居然能这样。”

  余秋得意洋洋:“这还不算什么呢?等我们的腹腔镜照出来,开完刀你都看不出来开了刀。到时候术后恢复的更好。”

  她话音刚落下,外头就响起胡杨的叫喊:“余秋,快点儿,你过来看看,是不是你要的腹腔镜?”

  他们加班加点忙了一个多月,终于将腹腔镜的一代成品推了出来。当然,这只是实验室产品,距离大规模生产还有不短的路要走。

  然而这已经足够让所有人欢欣鼓舞。

  余秋毫不犹豫地冲出去,完全没有了先前怕触景伤情根本不愿意去医疗器械厂的心情。

  妈呀,她真是爱死这帮伙伴了,怎么什么东西他们都能从无到有,硬是给折腾出来。

  何东胜在后面追,他惊讶地发现,他一米八几的块头居然跑不过身高矮刚刚一米六的女朋友。

  余秋真是脚上绑了火箭筒,一飞冲天的那种,她飞快地蹿上了山坡跑进器械厂。

  陆师傅他们脸上全是笑,一直守着工厂的大队书记,更是直接推余秋进去,一个劲儿地催促:“小秋,你看看,这是不是你要的腹腔镜?”

  余秋的手不由自主地打起了哆嗦,她的嘴唇也在颤抖。假如不是缺少了logo,眼前的腹腔镜跟她在省人医手术室里头用的简直一模一样。

  当然,旁边的电脑看起来体积就颇为可观了。其实有点儿浪费,这套设备基本上没用到电脑什么事,主要就是需要显示屏好同步显示摄像机镜头在人肚子里头拍摄到的东西。

  余秋抓起钳子试了试手,那种熟悉的手感让她都忍不住颤抖了。

  何东胜不得不伸手扶住她,防止她过于激动跌坐到地上。

  余秋松开手上的东西,一把抱住他,嘴里头不停地念叨:“我们成功了,我们真的成功了。”

  天呐,他们真的弄出了腹腔镜。他们的病人可以自己小便了!

  祝同志一路狂奔进器械厂,他回了一趟京中当面汇报情况,没想到返回头,就听到了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

  祝同志一把拉住余秋的胳膊,双眼灼灼:“余秋同志,这个可以开刀了吗?是不是用这个腹腔镜开完刀做了再造术,人就可以正常小便。”

  当着他的面,余秋说话分外谨慎:“还要看术后 恢复情况,重要的是盆底肌锻炼。一切顺利的话,正常排尿是没问题的。就是刚才我们有个病人,已经能够自主小便了。”

  祝同志当机立断:“那就开刀吧,后面膀胱癌你就用这个腹腔镜做,我们要看效果。”

  余秋点头:“那我来安排,得先跟病人说好了,不然他们可能会有心理负担。”

  所有人都欢欣鼓舞,期待着看自己的劳动成果应用到病人身上。

  大队书记在边上赶紧喊停:“哎哎哎,你们别着急呀。就是开刀,也得等小秋参加完考试再说,这个事情可是很严肃的。”

  胡杨这才摸着脑袋,恍然大悟:“哎哟,我都忘了啊,后天咱们要高考。”

  何东胜在旁边无语,他默默地看了眼自己的女友。虽然小秋什么话都没说,可他总觉得,小秋也把这件

  事给忘了。

  ≈lt;hr /≈gt;作者有话要说: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玉螭龙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瓶;玉螭龙 瓶;泡椒凤爪 or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lt;/p


  (https://www.uuubqg.cc/134_134716/7069757.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