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七零妇产圣手 > 363.她听不得京中(捉虫)

363.她听不得京中(捉虫)


  第 363 章

  后面连着三个大肚子都是余秋接生的, 她接生动作娴熟,好像从来没有脱离过接生台。

  只不过无论家属怎么感激,周围人如何赞叹, 她都毫无反应,只有在看到孩子下来时,发出哭声, 小手小脚动弹的时候,她的脸上才会浮现出一丝笑容。因为戴着口罩, 所以那笑意只在眼中一闪而过,仿佛从来没有出现过一般。

  第二天一早, 陈敏她们将她带入手术室。为了防止她受惊,小小的二丫今天没有去上育红班,而是陪同她师傅出行。

  作为首位记名弟子,她非常认真负责的陪着师傅直到手术室里头。

  护士拿来了豆沙包跟豆浆, 让她自己在外头吃着东西,等她师傅出来。

  二丫还要进去。

  护士认真地强调, 手术室里头是不能吃东西的。她要跟着小秋大夫的话,护士阿姨就只能把豆沙包拿走喽。

  没想到小吃货二丫居然抵住了香甜的豆沙包的诱惑,非常坚决地表态:“我要一直陪着师傅, 我出来的时候,老太说了,我要保护好师傅。不能让你们带走了我师傅。”

  于是红星公社卫生院历史上或者可能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医院历史上围观手术年纪最小的人员就这么出现了。

  好在今天开的是腹腔镜,腹腔镜下左侧输卵管异位妊娠切开取胚术。二丫瞧不见鲜血淋漓的场面, 只觉得东西伸到肚子里头很有意思,屏幕上的东西更加有意思, 好好玩。

  她人太小了,成人的洗手衣对她来说就跟戏台上的戏服一样夸张, 她像只被捆住了手脚的小青蛙坐在凳子上,瞧着显示屏咯咯直笑。

  手术间里头的其她人却都笑不出来。

  护士帮余秋穿手术衣的时候,差点儿掉下眼泪,棉袄扣子都扭得乱七八糟的小秋大夫居然清楚地记得穿戴手术衣的每一个步骤。

  除了她空洞的眼神之外,谁也瞧不出来她曾经离开了这里足足有两个月的时间。

  尤其当她的手抓上操作器械之后,这儿又变成了她的王国,整个手术间里头所有人都在她的运作之下忙碌不停。病人的每一个器官都乖巧的不得了,听话的顺从她的调遣。

  假如她的肩胛骨不是那么尖利,往前伸手术器械的时候,洗手衣与手术衣都没有办法盖住高高的肩胛骨时,起码光看手术,人们是瞧不出来任何问题的。

  电影制片厂的摄制组人员悄悄从手术室外面推门而入,赶紧架起了摄像机开始了拍摄工作。

  还有人在外头透过手术室门上的玻璃看着里头的动静,抱怨陪同的卫生院长:“小秋大夫不是很好吗?为什么不让我们拍她呢?”

  其实他们的电影拍摄工作已经进行的差不多了,先前就有两部医学教学纪录片的资料作为底子,再补拍一些场景,卫生院也安排了王大夫他们开展腹腔镜跟宫腔镜手术来满足拍摄需求;这些累积在一起,满可以剪出一部呱呱叫的片子。

  只是这些人跟事全叠加一块儿也比不上余秋啊,那部外国人拍摄的纪录片里头,最出彩的人物就是余秋,小小的中国赤脚医生,发出的质问与斥责振聋发聩,可给人长脸了。

  他们电影制片厂内部观看纪录片的时候就有不少人四处打听余秋的情况,觉得这姑娘特别上相,可以多拍几部以她为主角的纪录片来,好好向全世界展示中国赤脚医生的风采。

  正好她英语也说的流利,到时候要翻译成英文在国外播放的话,她自己配音就好,还不用担心翻译错了。现在外语学院的那群二道毛老师水平可真不怎么样。厉害的基本上当年都有留洋经历,天然里通外国的嫌疑,没被处理掉 的实属凤毛麟角。

  让洋人翻译配音也不好,谁

  晓得他们会不会故意使坏,存心曲解纪录片的意思。

  摄制组的负责人跟卫生院长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又特地加了一句:“这个宣传效果我敢打包票绝对没话说。到时候电影一放出去,你们红星公社卫生院绝对是全国学习的标兵楷模,所有人都要朝你们看呢。”

  卫生院长确实满脸为难:“同志,我谢谢你们费心了。只不过现在小秋大夫的情况有些特殊,恐怕没办法配合你们的拍摄需求。”

  “不需要配合呀。”摄制组组长赶紧解释,“我们这不是拍电影编故事,我们只需要小秋大夫正常工作,我们就拍摄她的工作过程。当然也可以请她谈谈作为优秀知青代表去京中接受表彰的感想嘛。她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内心一定很激动,有很多话想对全国的知青朋友们说。

  我听讲原本知青宣讲团也是要她参加去全国宣讲的,不过她在京中忙着进修学习工作,又帮着建立了我国,噢不,是全世界第一个腔镜中心,所以没有顾得上宣讲。这对她来说一定是个巨大的遗憾。这次给她拍电影就是弥补遗憾的最好机会。

  到时候电影一放,全国的知青朋友们都知道她的事迹了,一定会被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所感动,集体向她学习。”

  卫生院长喃喃自语:“是啊,当初她去参加宣讲团就好了。这孩子就是心眼子太实在。”

  去参加宣讲团,多唱唱高调,说说几句空话,也不至于遭受了这无妄之灾呀。

  人不能做事,只要是做事的人就容易出事。讲空话最好,讲空话最安全最正确。

  摄制组组长瞧院长发呆,感觉十分奇怪:“没什么好遗憾的呀,我不是说了吗?电影的宣传效果更好。他们宣讲团凭着两条腿能走多少地方呀?电影可以让全国老百姓都看到呢。”

  他话音落下,里头的手术结束了。

  余秋脱下手术服,看着病人苏醒过来,就直接抬脚往外头走。

  二丫人还坐在凳子上,赶紧跳下来,拖着两条腿跌跌撞撞地跟:“小秋大夫。”

  对其他人的言语都没反应的余秋听到了小丫头的声音,倒是转过头来,等待着自己的小徒弟。

  摄制组组长觉得有趣,赶紧让摄影机对着拍。这说明什么呀?说明了扎根农村的赤脚医生除了为贫下中农服务之外,还在积极培养农村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瞧瞧,这么小的姑娘就开始学医了。

  这个题材很好,很值得好好宣扬。

  组长见着一大一小两个人走出来,赶紧上前打招呼。他虽然瞧着余秋的表情有些奇怪,但人家刚开完刀累了,这样子也没什么好稀奇的。

  组长笑容可掬:“小秋大夫,听说你刚从京中回来,这次接受了表彰……”

  他的问题没有问完,因为余秋突然间发出了尖利的叫声,双手抱着脑袋死命的揪着头发,表情痛苦不已。

  旁边的医务人员都吓坏了,二丫更是红着眼睛去抱她的腿,一叠声地喊着:“小秋大夫,小秋大夫不走,小秋大夫哪儿都不去。”

  外头太可怕了。

  小秋大夫本来好好的,就是外头的坏人抓走了小秋大夫,所以小秋大夫才抱不动二丫了。

  其他人也都愤怒地围成了圈,拒绝摄制组的人靠近

  。去什么京里头?谁稀罕啊,谁稀罕谁自己去。

  院长慌忙推着摄制组的人出去,满脸为难的神色:“同志,真的不是我们不配合你们的工作,小秋大夫现在的情况特殊,真的没办法。”

  说话的时候 他眼睛也红了,满腔悲愤无人可倾诉。

  还不到30岁的摄制组长目瞪口呆,他指着手术间的方向,结结巴巴道:“这……这怎么回事?”

  卫生院长露出苦笑:“我不是说了吗?我宁可她去≈lt;/

  参加宣讲团,而不是去进修学习给人开刀。”

  更深的内容在他这个层面已经不可能知道,然而作为大夫,干了一辈子的老大夫,他却清楚一件事,病人的身份对于医生来说,有的时候也是灾难。

  摄制组的人面面相觑,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其实他们对余秋已经颇为熟悉,因为前面几部医学记录教育片也是他们拍的。

  谁能相信那个聪慧冷静到不可思议的小姑娘,会变成现在瑟瑟发抖的模样。

  她还蜷缩在手术间的桌子底下,二丫在旁边像个小大人一样轻轻拍着她,安慰她说没事了,她人才渐渐平静下来。

  可是一见到摄制组的人,她又发出凄厉的尖叫,那声音悲惨,让人听了都忍不住侧目。

  手术室外头的候诊大厅里,病人以及等候的家属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有听说过余秋轶事的,彼此交头接耳,很肯定的点头,没关系的。这里的小秋大夫很厉害,疯了年把的病人都能叫她给治好了。

  你不信,不信你问问医院边上养兔子的小周。他老婆,当年疯的跟什么一样,见人就咬,人人都以为肚子里头揣了个鬼娃娃。

  结果呢,结果小秋大夫眼睛一看手一摸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开了刀用了药,人家小周的老婆好好的,前头见到没有,生了个大胖小子。虽然现在还怕生,可是家里家外干起活来是一把好手,哪个人说她精神不正常啊?

  外头的绒花合作社更别说了,那么多大姑娘小嫂子,以为在精神病院要关一辈子了,结果小秋大夫妙手回春,又让他们回归社会主义建设大家庭了。

  没事的,只要小秋大夫看了她,这个现在叫个不停的姑娘肯定就能好。

  王大夫在旁边听的心酸,治病救人的人自己得了病又要怎么办?

  院长侧头看跟在自己旁边的中年人,叹了口气:“她现在没办法离开。你也瞧见了,她虽然还能开刀,但是不能脱离熟悉的环境。你们要是真的想找她开刀,只能把人带过来试试看。否则的话,她情绪会崩溃。”

  那中年男人微微皱眉,像是叹气一般:“我们的老先生也没办法离开呀。”

  “其实这个腹腔镜技术,省工人医院的大夫还有京里头医院腔镜中心也在开展。要是你们家老先生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去那里看看。”

  中年男人却始终皱着眉头,迟迟不发话。

  摄制组的同志觉得十分过意不去,他们吓到了小秋大夫,又给医院的人添麻烦了。

  他们商量一通之后,决定要给大家点儿补偿,虽然微不足道,但好歹也是他们的一番心意。

  这次他们过来拍片子,其实还带了一套拍好的片子,要送去给兄弟电影制片厂内部放映好征求专业人士的意见,进行相应的修改调整,这样再送审之后,就能想办法赶在春节期间上映了。

  片子没什么稀奇的,本质上讲也是纪录片,讲述怎么在山林里头养殖鸽子跟山羊以及种核桃树。

  这是农林研究院搞的一个综合养殖项目,原本是想做晚熟品种核桃嫁接苗,没等出成果,前些年闹得厉害,树也被造反派给砍了,说是资本主义的余孽。

  结果稀里糊涂的

  ,这些树木居然没死绝,还有不少长了起来,这些年它们就自生自灭。等到前两年风声过了,政策开始放松的时候,获得 了平反的研究员惊讶地发现山上的树木居然已经郁郁葱葱,结了不少核桃。

  原本贫瘠的土地瞧着也肥沃了不少,上面花草鲜美,还长出了不少蘑菇。

  他们再深入山林研究,发现山上居然有野山羊群。其实应该是附近老乡家里头跑出来的。

  那几年割资本主义尾巴尤其厉害,山羊一头

  都不让养,说是会毁灭社会主义的秧苗,养肥了资本主义的羊羔。

  大概是农家舍不得杀,就让它们进山避难,深山老林,土地贫瘠的地方也没有人去开荒,实在长不出什么庄稼来嘛,倒是意外成了这群逃出升天的山羊的栖息之地。在山上缺乏天敌的情况下,没几年功夫,它们就繁殖成庞大的种群。

  按道理来说,这种情况下,树木应该长不好才对,因为会被山羊连根都啃掉啊。

  然而山羊的粪便是天然的肥料,原本因为土地贫瘠而生长不良的核桃树居然意外获得了肥料滋养,生长的分外茂盛。

  附近的山地上也长出了不少鲜美的花草,刚好满足了山羊的生长需求。

  那些鸽子到底怎么来的,研究人员到现在也没搞清楚。但是它们啄食了核桃树上的虫子,所以核桃树即使没有人打农药,居然也没被虫子吃空了。

  这三者阴差阳错间实现了和谐共生,居然长得都不赖。研究所也有兴趣继续做科研。

  假如效果好的话,可以在周边地区推广,也是响应了中央的号召。

  领袖回京之后就提出了要重视文艺工作,尤其是多拍些老百姓愿意看,对老百姓有帮助的片子,好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片子的要求是歌颂真善美,鞭笞假丑恶。一定要立意正,贴近老百姓生活,不可搞假大空那一套。

  可是虽然主席强调了百花齐放,但是经历过劈斗年代的人,哪个没有求生欲啊?

  嫌当初没抓到你,还是嫌当初没直接整死你呀,于是虽然中央发了文件,但是广大文艺工作者商量来商量去,居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纪录片这个模式。

  记录什么呢?记录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其实没啥看头。

  最好的就是记录各种科学技术,简单的,老百姓日常生活中能够用到的,比如说在杨树湾农具厂拍摄的农具改造以及小型现代化农具的制造。还有就是这些养殖种植业的操作过程。让老百姓见了之后,就能够跟着依葫芦画瓢,因地制宜地应用到生产中去。

  他们又在摄影棚里头给纪录片安上了头跟尾巴,勉强将它变成一部故事片的模样。

  片子的主题无非是广大社员同志们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因地制宜,不畏艰难险阻,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家庭养殖以及农村集体工副业,促进了社会主义格命大生产。

  其实真的谈不上多精彩的故事片,但是对于看多了老一套的社员同志们而言,实在是相当新鲜,摄制组的同志商量之后决定,除了向同行讨意见之外,也应该询问观众的意见,那就先在红星公社卫生院试映一场吧。

  二丫一听说有新电影看,顿时高兴得不得了,立刻拉着余秋看电影。

  摄制组的人一见余秋也坐下来了,顿时激动得不得了。

  虽然现在的余秋未必对电影感兴趣,听卫生院长说除了接生开刀以及写书之外,她对外界的任何刺激都没有反应,但是播一场电影聊表他们的心意,也算是给了他们一点儿心理安慰。

  电影播放起来,瞧着银幕上山清水秀,鸽子咕咕叫,二丫立刻兴奋地抓着余秋的胳膊摇来晃去。

  老师说看电影的时候不能说话,否则会打扰到别人,可是那鸽子真的好好玩哦。 跟三妞妞他

  们家养的鸽子一样。

  鸽子长大了还会生蛋。她也吃过蛋啦,舅舅用工分换回来的,她跟姐姐弟弟舅妈还有外公外婆老太舅舅一块儿吃的,鸽子蛋也很好吃的。

  她趴在余秋的怀里头,兴奋地跟小秋大夫咬耳朵,还小心翼翼的左右看看,生怕吵到了别人。

  余秋地脸上浮出了笑容,轻轻的摸了摸小丫头的脑袋。

  一直在旁边悄悄瞧着她动静的摄制组同志们集体轻轻地舒了口气。≈lt;/

  还好,看样子小秋大夫还是喜欢看电影的。

  没关系,人生哪有不过几个沟坎的道理。慢慢的,人总归能好起来的,那些惊心动魄的地方,咱们不沾着边就是了。

  余秋看完了电影,坐着黄昏的渡船,跟着二丫一块儿回杨树湾。

  刘主任去杨树湾找胡杨有事,跟他们一班船。

  大队书记升官了,廖主任干脆调去了省里,唯独牛主任这个公社革委会当家人如如不动。

  听说原本也是要升职的,只可惜他犯了原则性错误,他给余秋办理了那张不合规定的下乡申请材料。

  余秋在京中接受审问的时候,刘主任也被省里头带走了。人放回来的时候,足足瘦了10斤,那天晚上他敲家里的门,他妻子愣是没有认出来人。

  还升什么官啊?能留着条命回来就不错了。

  船往前行,水气夹杂着梅花香扑面而来,又到梅花盛开的时候啦,现在已经是腊月。

  刘主任慢悠悠地在旁边说话:“人啊,年轻的时候多吃点儿亏没坏处。日子有苦有甜,有酸有咸,那才是百味杂陈的人生。吃过了苦才觉得分外甜。就像这梅花闻久了就忘了它是香的了,因为少,所以才稀罕啊。”

  余秋静静地靠着船舱壁,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窗户外头,如果不是她的眼珠子间或一轮,旁人还要以为她装了假眼球。

  二丫在旁边欢欢喜喜:“要吃梅花糕咯,老太做梅花糕。”

  看,梅花最美好的地方不就是被人吃进肚子里头吗?

  船靠了岸,余秋慢腾腾地往前走。

  胡奶奶站在河岸边同陈福顺的奶奶说话,大酱厂有一批酱要送进县城呢。

  副食品店要的急,公社的车子跑不赢,他们自己开着船送。现在大队也有柴油机船呢。

  瞧见余秋盯着梅花发呆,胡奶奶就是笑:“你想不起来了吧?去年入冬的时候,东顺送了你好大一束梅花,瞧的小周都跳脚,二妮光盯着梅花看啦。”

  余秋眼睛直勾勾的,像是完全没有听见胡奶奶的话,又或者听到了,她也不觉得跟自己有关系。

  她抬脚往前走,二丫在后面迈着两条小短腿追。

  刘主任安慰了一句面色黯然的胡奶奶:“会好的,小秋今天开了刀,还看电影了。慢慢的,总能养好的。”

  公社的邮递员骑着自行车从村子里头出来,见到余秋就大声喊:“小秋大夫,来信了,何队长给你写信啦。”

  他捏了刹车停下来,一只脚支撑着地,相反方向的一只手抓着帆布包里头的信件,往余秋手上送:“拿着,刚好你家里没人,我还想要不要给你拿到卫生院去呢。”

  余秋看着伸到她面前的信封,久久没有动。

  ≈lt;hr /≈gt;作者有话要说: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钰钰儿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瓶;泡椒凤爪 、家有宝贝、瓶;萘音 7瓶;懵圈圈 5瓶;君? 2瓶;拙子 1瓶;

  非常感谢大

  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https://www.uuubqg.cc/134_134716/706981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