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英伦文豪 > 第310章 让,福尔摩斯,再次,伟大!

第310章 让,福尔摩斯,再次,伟大!


第310章  让,福尔摩斯,再次,伟大!

        连续几天,《哈利·波特》的热度攀升。

        陆时本以为,将小说版和儿童文学版合并会引来部分成年读者的不满,

        但事实并非如此,

        小说在成年读者中甚至比在儿童群体中还要火爆。

        这和现代的情况截然相反。

        陆时只能推测,是20世纪初文学的现状所致,

        读者哪见过以现代为背景的奇幻作品啊?

        理所当然地,《镜报》报馆又一次被围攻,读者们嗷嗷待哺,要求陆时像《小王子》那次一样,提高更新频率,

        一周一更根本不够!

        得一天一更,

        甚至一天两更、三更!

        那阵势,简直就像现代的网文读者催更,一副要寄刀片的模样。

        当然,陆时不会答应,

        就算《哈利·波特》有七部,也受不了这种高强度的更新。

        所以他只能对那些催更装不知道,

        久而久之,读者们也就放弃了,只是时不时地碎碎念,吐槽一句:

        “某位更新少的人,根本不配当连载作家!”

        “这是我们最近几天整理出来的关于儿童文学创作方面的问题。首先一点,我们认为,儿童文学不宜写长篇,就算写,也要尽力像《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格列佛游记》那样,弱化主线,让每个章节之间相互独立。”

        “你们也知道我是原作者啊?我确实不想说话,可《哈利·波特》和《小王子》都是我发表的儿童文学作品,我总该有发言权吧?”

        “各位,实在没必要……”

        这么说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

        看着一帮文豪、专家讨论“儿童文学到底应该怎么创作?”这个议题,有种莫名的喜感。

        陆时无奈,

        陆时当然也要参加,

        陆时头大,

        陆时:“……”

        英方的学者立即爆出哂笑,

        “这叫什么鬼话?”

        他沉吟道:“这本《魔法石》先写个十几章吧。如果反响好,再考虑后面的续作。”

        庞加莱了然,

        “现在的反响已经足够好了。如此看来,又会是三部曲啊。《魔戒》三部曲、童真三部曲、科幻三部曲……你好像特别喜欢三部曲。”

        “!@*#¥%……”

        “这话不对劲吧?骑士必须是光明磊落的?商人必须是奸诈势利的?”

        换成英文,篇幅长得多。

        现场很热烈,

        “我认为,在儿童文学的创作中,要尽量给每个职业设定足够鲜明的标签。”

        “童真没什么三部曲,是外界硬凑出来的。”

        “不可能!@*#¥%……”

        第七部则写了哈利在第二次魔法界大战中在外寻找魂器并消灭伏地魔的故事。

        全七部的汉语译本加起来将近300万字,

        此次是闭门讨论的小型交流会,与会者没有学生。

        庞加莱说:“好吧~好吧~无论如何,《哈利·波特》都注定是长篇了,对吧?”

        前六部以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为主要舞台,描写哈利在校前后六年的学习生活和冒险故事;

        “哼!依我看,是因为角色简单的《小王子》的第一语言是法语,你们这些法国佬才这么说的吧?如果《哈利·波特》是法语作品,你们又会认定善恶没必要那么分明了!”

        按现实,小说共有七本,

        凡尔纳说道:“尽量缩短篇幅并非没有理由。因为人总会改变,变得油腻、变得唯利是图、变得不再浪漫。孩子们会希望主角变成那样吗?”

        庞加莱对旁边的凡尔纳点点头,

        后者会意,拿出笔记,

        陆时点点头,

        “当然。”

        现场不少人轻笑。

        此间缘由,懂的都懂。

        在充分研究了《哈利·波特》和《小王子》的异同后,他们又来伦敦正经取(找)经(茬)。

        “孩子们懂得不多,所以本该如此!”

        “这是读者间的讨论!原作者先别说话!”×N

        两拨人异口同声。

        而另一方面,法国学者还没离开,

        话还没说完,就被双方狠狠一瞪眼,

        双方又开始大战。

        其实,陆时也明白双方的想法,

        法方希望《小王子》是儿童文学“正统”;

        英方则押宝《哈利·波特》。

        众人沉默了,

        但他们看陆时的眼神,还是有些不服。

        所以陆时不可能实话实说,

        庞加莱好奇道:“陆教授,《哈利·波特》你准备写多少字?”

        ……

        一般来讲,童话结尾总是“从此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因为没人想看王子公主婚后的鸡毛蒜皮。

        硬写,很容易变成“比博燃”。

        而且事实上,《哈利·波特》系列确实存在一定割裂,后期有点儿不太像儿童文学了。

        但因为整整七本,写作时间拉得很长,

        书在成长,追更的读者也在成长,所以不那么“童话”反而不见得是坏事。

        凡尔纳摊手,

        “如果我写出不朽的作品,我是不会硬拖着写长的。让它完美谢幕,不好吗?所以要尽量控制篇幅啊!以成年人为目标读者的小说尚且如此,遑论儿童文学?”

        萧伯纳不由得吐槽:“儒勒,你因为稿费而续写的事还做得少吗?”

        凡尔纳尴尬地摸摸鼻子,

        “没有吧?那些都是我本来就想写的。”

        英方诸人:(ˉ▽ ̄~)切~~

        都懒得搭理他。

        萧伯纳说:“我还能举例。福尔摩斯系列也是顶级,不是一样写了续作?”

        普鲁斯特立即插话,

        “现在,福尔摩斯系列还是顶级吗?正因为《巴斯克维尔庄园的猎犬》和《归来记》,才让它被Lu的小说正面击溃,跌落神坛。”

        萧伯纳一阵无语,

        心里暗骂,

        自己举谁的例子不好,偏偏举道尔的例子!?

        这不是自讨苦吃吗!?

        他只能说道:“看来我们谁也说服不了谁了。这一点,暂且搁置吧。”

        既然双方都没占到好处,凡尔纳也决定继续往下聊,说道:“我认为,儿童文学还要尽可能讲述一個朴实的道理,爱,或者勇气,或者人与自然的和谐……”

        萧伯纳说:“那《小王子》也不这样啊!”

        凡尔纳一瞪眼,

        “怎么不?里面对爱的描述还不透彻?”

        英方的学者都愣了,

        随即爆出哄笑。

        萧伯纳说:“小王子、玫瑰、狐狸玩三角恋,那叫爱是吧?不愧是浪漫的法国人呢~”

        他的阴阳怪气颇具杀伤力,

        现场笑声更大了。

        凡尔纳脸黑,

        “那不是简单的爱情!哼哼哼……看来,我们又要争论了!”

        此言一出,双方开始互怼,

        法方说:“《小王子》才是真正的儿童文学!”

        英方说:“《哈利·波特》就不是了?明明是相同的作者!莫非,你们看不起陆教授?”

        法方说:“我们爱陆教授!”

        英方说:“那我们的爱只会比你们更多!”

        ……

        陆时听得一个头两个大。

        两边怎么又像上次交流会那样了?

        过于离谱!

        他正准备安抚,

        这时,会议室的门被推开,《曼彻斯特卫报》的总编查尔斯·普雷斯维奇·斯科特探出半截身子,对陆时招手。

        陆时左右看看,发现英国人和法国人吵得正欢,现场根本不需要自己,便出了门。

        斯科特递上一本杂志,

        “陆,伱看!”

        是《海滨杂志》。

        神奇的是,封皮上竟然写着:

        “福尔摩斯,新生!大侦探的堂堂逆转!”

        陆时:???

        这个奇葩的日本风格是什么情况?

        他好奇地问:“这是道尔先生的儿子所撰写的相关故事吗?”

        会这么问,是因为道尔之子确实写过一些,

        《阿巴斯红宝石奇案》、

        《德普特福德恐怖奇案》、

        《两妇人奇案》、

        ……

        这些案件在福尔摩斯的正典故事中曾经提及,但是并没有公开。

        <div  class="contentadv">        因为小说是华生的第一人称,经常会有“介于保密义务”之类的字眼,所以对二次创作者来说,比较好拓展。

        比如《两妇人奇案》,

        它就在《巴斯克维尔的猎犬》中提到过,

        被华生描述为“一位受人尊敬的英格兰贵族的一桩案子”。

        斯科特摇头,

        “不,这是道尔医生的作品。”

        陆时有点儿懵了。

        按历史,在《归来记》之后,柯南·道尔还写过短篇集《最后的致意》和《新探案》,以及《恐怖谷》,

        但是,现在世界线已然发生变动,

        因为遭到《罗杰疑案》的打击,道尔已经宣布封笔了。

        陆时翻到那一页,

        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序言,

        ——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我曾一度决心停止写作福尔摩斯的故事,

        哪怕读者们一次次呼唤,

        哪怕贝克街221号仍然会收到许多从各地飞来的“福尔摩斯先生亲收”的信件,

        哪怕人们偶尔高喊“福尔摩斯,复活”的口号,

        ……

        我已惧怕提笔!

        可是,伴随着阅读Lu的作品,我学到了很多,

        我的表达欲重新回归!

        我将竭尽全力,

        让,

        福尔摩斯,

        再次,

        伟大!

        ——

        陆时更懵了,

        “竟然是因为我?”

        斯科特轻笑道:“因为你而封笔,又因为你而复出。只能说,陆爵士,你对男人有着异乎寻常的魅力呢~”

        陆时轻咳,

        “这话可不敢乱说啊。”

        说着,他继续往后翻阅,阅读小说正文。

        小说叫《沃伯顿上校发疯案》,曾在福尔摩斯系列正篇《工程师大拇指案》中提到过。

        但出乎意料地,这次的案件不再像是侦探冒险。

        小说首页竟然率先给出了地图!

        陆时诧异,

        “难道是本格推理?”

        斯科特好奇,

        “何谓‘本格’?”

        陆时解释:“简单讲,本格推理作品,力求把诡计和故事情节以最真实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以显示小说诡计的真实性、严谨性和巧妙性。”

        斯科特沉吟片刻,想到了陆时之前写的《浅谈叙述性诡计以及推理作品》,

        他询问:“就像你说的,‘读者所看到的,就是侦探在现场所看到的’?”

        陆时点点头,

        “你找到了精髓。”

        当然,哪怕是本格推理,地图也并非必要,

        但故事情节的真实需要文笔与情节、人物、环境、表现手法等写作技巧进行叙述,而诡计的真实性、严谨性有时候必须依靠图片所呈现。

        如果给出了地图,读者还是猜不透诡计,则巧妙性也随之提升。

        斯科特笑道:

        “公平,读者和侦探之间的公平。”

        陆时摊手,

        “也不止如此。不要忘了地图的工具属性。有些时候,诡计很难用语言描述,画个图反而能减少歧义。”

        这类作品也有很多,

        东野圭吾的《放学后》、

        约翰·狄克森·卡尔的《三口棺材》、

        甚至还有金田一漫画里的《天草财宝传说杀人事件》;

        ……

        一幅地图能省去不少篇幅。

        陆时继续阅读,

        小说的展开很传统,

        在一个古旧废弃的军营里,某天突然发现了一具男尸。

        从那以后,军营再也无人靠近。

        时不时的鬼火和奇怪的声音不断从空屋传来,简直就像灵异事件。

        就这么持续了十一年,

        几位老兵决心回军营追忆往昔峥嵘,

        结果,莫名其妙地,沃伯顿上校发疯了!

        ……

        陆时一目十行地看完开头。

        斯科特问:“怎么样?”

        陆时说:“我想,这应该是一本真真正正的推理小说了。而不是之前的侦探冒险小说。”

        斯科特点头,

        “我也有同感。其实,这部短篇我在找你之前就已经读过了。看完后,我都赞叹于道尔医生的想象力。”

        陆时浅浅“嗯”了一声,

        “确实,一般人很难猜透犯案的手法。”

        斯科特好奇地打量着陆时,

        “陆,你刚才说了‘一般人’,意思是,你能猜透?”

        陆时当然能猜透,

        毕竟是穿越来的翻译工作者,之前度过的推理作品不计其数,

        无论是华丽的,还是复杂的,都读过。

        他问道:“应该是用了水杯作为行凶的工具吧?凶手巧妙地涂抹毒药,让沃伯顿上校自己喝了下去。”

        斯科特:???

        一脸震惊道:“你怎么知道?”

        陆时指了指原文,

        “这里,沃伯顿上校用左手开门……还有这里,他右手戴表……这些都说明他是左撇子。而左撇子在使用带把的东西时,和右撇子使用时的方向不同。”

        左撇子在现代的刑侦剧已经是被用滥的素材了,

        对相关作品感兴趣的人,一般都能看出来。

        斯科特又问:“那你知道动机吗?”

        陆时摇头,

        “才看了个开头,我当然无法知晓。不过,从故事的时间上看,沃伯顿上校是在莱迪史密斯会战期间退役的,那场战役……他是不是在撤退中抛弃了部下?”

        斯科特:!!!

        “不是抛弃,而是误杀。跟你的猜测差距不大。”

        陆时笑笑,

        “看,我也不是每次都能说得准。”

        他翻到最后几页,

        所料果然不错,沃伯顿上校确实是被下毒了,

        凶手原本想弄死他,但因为毒药涂抹在杯口边沿,药量不足,只是造成了短暂的癔症。

        从这一点看,道尔确实“科学”了不少,

        至少不会再有《斑点带子案》中,将蛇放在密不透风的保险柜里的民科情节了。

        陆时继续往后翻,

        后面是鸣谢,

        ——

        感谢《海滨杂志》的编辑赫伯特·格林霍夫·史密斯愿意给我机会;

        感谢我的妻子,她一直给予我鼓励和勇气;

        最后,再次感谢Lu,

        他是伟大的作家,

        我从他的作品中汲取了不少营养,使我变得逐渐强壮、获得能力,

        让,

        福尔摩斯,

        再次,

        伟大!

        ——

        陆时看得想笑。

        万万没想到,柯南·道尔和他的福尔摩斯系列竟然走上了未曾设想的道路。

        而且,从成稿看,这部《沃伯顿上校发疯案》并不算失败,

        虽然比不了《罗杰疑案》和《无人生还》,但至少比后来会出现的《新探案》要精彩得多。

        继续这么写下去,福尔摩斯真有可能再次伟大。

        这是好事!

        陆时琢磨着,

        “要不,我写个书评?”

        斯科特说:“你不会像《跳舞的小人》那次,准备搞道尔医生吧?”

        真要搞,道尔必然道心再次破碎。

        陆时摊手,

        “我是那种人吗?”

        斯科特看了他一眼,没回答,

        但那眼神分明就在说:

        “是!”


  (https://www.uuubqg.cc/16161_16161320/112325688.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