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英伦文豪 > 第259章 他什么都没说,才等于什么都说

第259章 他什么都没说,才等于什么都说


第259章  他什么都没说,才等于什么都说了!

        为创作《大国崛起》,陆时又在巴黎待了一周。

        当然,这段时间他没敢再去巴黎大学演讲,生怕被那帮血气方刚的小伙子给冲了。

        就这样捱到1月中旬,初刊首发。

        ……

        巴黎火车站。

        污污污——

        火车的汽笛声响起。

        陆时正拎着行李,和一众法国好友道别。

        在他身边,辜鸿铭也在。

        至于蔡元培和蒋国亮,

        两人已经带着《大国崛起》的汉语稿率先回国了。

        按原本历史,他们会在今年牵头,于上海建立中国教育会,

        蔡元培出任会长,

        蒋国亮则是爱国女校的理事。

        但因为受《大国崛起》的启发,蒋国亮决定直奔RB,参加《新民丛报》的编辑工作,并尝试进行针砭时弊的写作。

        离开前,他还说自己已经有了腹稿,连名字都已经想好了——

        《中国兴亡问题论》。

        这在历史中也确有其事,只是被提前了。

        因为《新民丛报》是1902年2月由梁启超在RB横滨创办的,蒋国亮本来只是主编,

        现在过去,竟是成了创办人之一。

        陆时与众人道别,

        “各位,不要再送了。”

        好友们都有些不舍。

        尤其杜马斯,

        “陆教授,你真的不再考虑一下吗?留在巴黎多好啊……”

        陆时拼命摇头,

        “不了不了。”

        “唉……”

        杜马斯郁闷地连连叹气。

        他虽然遗憾,却也明白巴黎和伦敦的差别,

        巴黎大学确实很牛,

        可再牛牛得过剑桥和牛津吗?

        这两所大学都邀请过陆时,不还是被严词拒绝的命运?

        杜马斯说:“可惜。”

        庞加莱想了想,问道:“陆教授,既然如此,你来担任法兰西学院的通讯院士吧?不用常驻,只要书信、电报往来即可。”

        通讯院士的含金量一点儿不低,

        直到1997年,法兰西学院才出现第一名华裔院士,获得难度可见一斑。

        陆时点头,

        “这倒是没问题。”

        庞加莱欣喜,

        “院士的增补在每年12月,到时候我们会提前通知你。”

        陆时行了一礼,

        “多谢。”

        庞加莱微微有些尴尬,

        他本心觉得,真正应该说谢的是法兰西学院,

        招纳陆时,其实有蹭流量的嫌疑。

        当然,这不寒掺,

        从诺贝尔文学奖到儒勒·凡尔纳奖,大家都是这么干的,

        该蹭就得蹭。

        陆时当然也明白其中的门道,心照不宣。

        他转换了话题,

        “关于《大国崛起》,赫泽尔先生与我预测过,销量恐怕不会高,一年内应该卖不出五万册。”

        几个法国人不由得面面相觑,

        听听!

        这是人话吗?

        如果年销五万册都不算高,那别的作家干脆不用活了。

        事实上,《大国崛起》属于比较好卖的历史读物,

        它通俗与专业并存:

        不研究历史的人,买来权当凑热闹,也能有所收获;

        历史学者则可以将之当成专著。

        但毕竟是一本历史读物,卖不过小说属实正常。

        陆时对销量也不执着,

        “没关系,反正我现在的主要收入来源不在版税。”

        这更不像人话了。

        在场的人都觉得他在凡尔赛。

        凡尔纳挥挥手,

        “行了,伱赶紧走吧!再不走,我们这帮作家都好被你羞辱得无地自容了。”

        话音刚落,

        “哈哈哈哈哈哈!”

        其余人大笑。

        笑声在四周回荡着,

        就连树枝上的积雪也受到影响,坠落下来,

        阳光下,雪地闪烁着柔和的光芒,行人踩在上面,脚下传来咯吱咯吱的声音。

        他们被笑声吸引了注意力,好奇地投来视线,

        很快,有人认出了陆时,

        “是Lu吗?”

        “我想要他的签名。”

        “啊,被你这么一说,我也……”

        ……

        行人们蠢蠢欲动。

        凡尔纳对陆时挤了挤眼,打趣道:“你看你看,我就说你该走了吧?”

        陆时也怕被粉丝围堵,导致赶不上火车,

        “那,诸位,就此别过。”

        说完便拎上行李,和辜鸿铭走进车站大门。

        出乎意料地,克里孟梭跟了上来,

        他欲言又止的模样,显得十分犹豫。

        陆时轻笑,

        “克里孟梭先生,刚才我就看你有些神不守舍,莫不是有事要跟我沟通?无妨,有什么话就直说吧,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克里孟梭便不再迟疑,问道:“陆,关于《大国崛起》,里面的事情都是真的吗?”

        陆时有些诧异,

        “为什么会这么问?”

        克里孟梭深深地叹了口气,说道:“关于《美国篇》,看到西进运动那一段,我有些直冒冷汗。”

        西进运动,GOLD  RUSH,淘金热。

        表面上,它是民间的自发行为,

        淘金先锋约翰·萨特在发现金矿后,加利福尼亚的企业开始与顾客用金沙交换商品,并从中捕获商机。

        但真正的推手是美国政府,

        其最终目的,是在淘金热兴起后彻底消化“野蛮”横行的加利福尼亚,

        为达成这一目的,美国政府通过支持和引导,让牛仔们向西部披荆斩棘,甚至实行了一定程度的计划经济,在加利福尼亚商品匮乏之时设法调剂和统筹商品货源。

        当然,这种手段是有上限的,

        还是有无数人死在路上,或者堕入破产的地狱。

        陆时不解,

        “西进运动有什么问题吗?”

        克里孟梭无奈,

        “在淘金的过程中,有无数人毫无尊严地死去,这便是大国崛起的必然吗?”

        陆时:???

        心里吐槽,

        这老哥也是有趣,

        怎么不说那些棉花田里的奴隶呢?

        明明更没尊严啊喂!

        或许是察觉到了陆时的想法,克里孟梭说:“我的意思是,国家崛起真的需要升斗小民做炮灰吗?”

        “啧……”

        陆时咋舌。

        对方不愧是革命老区的左翼,确实颇有远见,所思所想即使放到现代也是一个十分流行的课题。

        陆时沉吟道:“两者并非对立,只是困难重重。”

        “是啊……”

        克里孟梭感慨。

        在《大国崛起》中,陆时说:

        “

        ‘财富像潮水一般涌来,又像潮水一般退去,贵族们的挥霍并没有给普通百姓带来什么益处。’

        ”

        算上殖民地,英国无疑是人类历史上地盘最大的国家,可谓“大国”,

        但是从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和史料中不难得知,英国在崛起时,工人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差得离谱。

        荷、葡、西就不用说了。

        而德、日还在搞封建那一套,有先军政治的苗子,

        这类国家,陆时在书中的评价是: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克里孟梭陷入沉思,

        “或许,法国算得上唯一的人类灯塔……”

        陆时打断道:“克里孟梭先生,咱就别往自己脸上贴金了。法兰西确实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但也一样喜欢反复横跳。就比如马克西米利安·罗伯斯庇尔掌权的时候。”

        一句话怼得克里孟梭无言以对。

        罗伯斯庇尔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政治家,雅各宾专政时期的实际最高领导人,

        当时的巴黎市民最担心的便是能不能看到第二天的太阳。

        克里孟梭摊手,

        “我本来以为大家是在比好。没想到,本质是比烂。”

        陆时大笑,

        “不至于~不至于~”

        只能说,克里孟梭没见过真正的比好,同时也对比烂一无所知。

        他缓缓地突出一口浊气,

        “陆教授,我要感谢你的指点。”

        “啊这……”

        陆时揉揉眉心,

        “我也没说什么啊。”

        克里孟梭说:“你是没说什么,但又什么都说了!我懂!”

        陆时:“……”

        这老哥到底懂了什么!?

        他现在十分担心,

        等克里孟梭上台执政的时候,会不会推出一些极端左翼的政策,然后把锅甩出来,说自己是受了陆教授的提点。

        “嘶……”

        陆时一个头两个大,

        “克里孟梭先生,我真的没有……”

        话音未落,克里孟梭直接打断道:“陆教授无须谦虚!我懂!我什么都懂!”

        说着,上来拍拍陆时的肩,

        “多谢。”

        他对陆时行礼,随后露出坚毅的表情,说道:“我会贯彻到底的。”

        说完便径直离开了,

        只留下陆时一个人风中凌乱。

        辜鸿铭凑了上来,低声道:“陆时,你们两个人的对话,我每个法语单词都能听懂,但是连起来就不甚明白了。克里孟梭先生到底懂了什么?”

        陆时:“……”

        “我怎么知道?”

        辜鸿铭还要再说什么,

        忽然,

        污污污——

        火车的汽笛声第二次响起。

        <div  class="contentadv">        距离发车还有不到十五分钟的时间了。

        候车大厅里,人群熙熙攘攘,声音嘈杂。

        陆时说道:“上车聊。”

        随后便拎起了两人的行李箱。

        这时,大门处忽然有人高喊道:“胡先生!胡先生!”

        明显是在叫辜鸿铭。

        他立即回头,

        只见丽兹酒店的服务员疾步跑来,气喘吁吁地递上一封电报。

        辜鸿铭扫了一眼,面露惊愕,

        “这么快?”

        陆时问:“怎么了?”

        辜鸿铭将电报递过来,

        “你自己看吧。”

        电报用的是英文,

        陆时一目十行地读完了。

        原来,清廷已下令恢复京师大学堂,任命吏部尚书张百熙为管学大臣。

        张百熙为人活泛、懂得变通,

        他因时制宜,决定先办速成科,组建仕学馆和师范馆,并尽快开始招生,力求在年内重开大学堂。

        辜鸿铭不由得苦笑,

        “看来,我们要在加来分道扬镳了,你去伦敦、我去佛山。只是不知道这次大学堂重开,能不能发得下薪水来。”

        清廷腐败,并没有对大学堂给予充分的投入。

        陆时嘿嘿一笑,

        “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呗~”

        辜鸿铭无奈,

        “主要是发不下钱,会影响新学教师的积极性,而那些研究经史子集的老学究倒是不介意钱财。结果,搞得大学堂跟国子监一样乌烟瘴气,实在让人恼火。”

        陆时笑笑,没有接茬。

        历史上,国子监会在1905年废止,同时被扫进垃圾桶的还有科举制,

        大学堂自那以后便成为了官方最高学府。

        无论从职能还是从学统,大学堂与国子监之间的传承关系都是有迹可循的,因此不少人认为大学堂是太学的正统继承者。

        陆时安慰对方:“过几年,说不定就没有国子监了呢~”

        辜鸿铭捋捋胡须,

        “倒也可能。”

        两人一边聊着一边进站,

        他继续道:“我这把老骨头,在船上折腾三十多天,实在受不了。还是去伦敦好,算上在加来住的一晚,也就两天时间。可惜我得回去啊。”

        ……

        两天后,清晨。

        俄国,圣彼得堡,

        叶卡捷琳娜宫,主卧室。

        窗帘紧闭着,阳光根本无法照进屋内,

        而华丽的枝形吊灯从天花板上垂下,洒下柔和的灯光,为整个房间增添了一份神秘的氛围。

        卧室正中是一张宽敞的大床,上面堆着用被子团成的球。

        蓦地,

        刷——

        被子被掀开了,

        里面露出尼古拉二世略显憔悴的面容。

        他双眼密布血丝,一看就是没睡好。

        宫女靠近,

        “陛下?”

        尼古拉二世有气无力地“嗯”了一声,环视一圈,问道:“壁炉的火怎么熄了?”

        宫女微微行礼,

        “屋内有些不通气,所以不敢长时间使用。”

        其实生不生明火根本没什么所谓,

        彼得大帝穷凶极奢,在为叶卡捷琳娜建造此宫的时候便考虑了各种情况,

        宫内,各主要房间的地砖下火道密布,只要宫人在室外的操作口将柴火或木炭置入炉腔,炭火产生的热源便能沿着火道扩散,并由地下的出烟口排出。

        尼古拉二世伸个懒腰,

        他的目光落到床头柜摆放着的一本书上——

        《狩猎》。

        那是法语版。

        小说极其精彩,让人欲罢不能,

        唯一的不好便是读了容易睡不着觉,上床之后还是忍不住翻来覆去地回想剧情,一想就是一通宵。

        在《狩猎》旁边,还摆着陆时的全套书籍,

        甚至有《魔戒》和《大富翁》两款桌游。

        中国人说: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尼古拉二世认定,要想对付陆时,就必须把陆时的所有作品研究透,

        结果,他只是没日没夜地看书罢了。

        书籍和桌游旁还有一个笔记本,敞开着,

        上面写了好几行俄文,

        “《动物庄园》映射的到底是不是我!?”

        “《动物庄园》映射的到底是不是我!?”

        “《动物庄园》映射的到底是不是我!?”

        ……

        内容都一样。

        而且,每个笔画在书写时明显都是用了大力气的,尤其字母的拐角处,下笔之深仿佛能力透纸背,

        单看这些文字,便能猜到书写者当时是怎样的咬牙切齿。

        尼古拉二世嘀咕:

        “映射的到底是不是我啊……”

        都已经过去这么长的时间了,愣是没想明白。

        他收回视线,对宫女说:“给我来杯水,不要太烫了。”

        然而,宫女没反应,

        “……”

        沙皇陛下不由得皱起眉头,看过去。

        谁曾想,宫女也在看着床头柜,正目不转睛地盯着笔记本,双眸呆滞,甚至吃惊地张大了嘴巴。

        尼古拉二世想骂娘的心思都有了。

        他清清嗓子,

        “咳咳咳……”

        宫女这才回神,慌慌张张地双膝跪地,

        “陛下。”

        尼古拉二世摆摆手,

        “去,给我拿一杯温水。”

        宫女赶紧起身,在旁边的餐桌上倒了一杯水。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

        自从《动物庄园》事件后,沙皇陛下好像变得没那么暴躁易怒了,对下人们的态度转变不少。

        宫女想着这些有的没的,外面忽然有人通报:“陛下,维特大人求见。”

        尼古拉二世说:“让他进来吧。”

        大门打开,

        谢尔盖·维特推门而入,躬身行礼,

        “陛下,陆时又有新书了。”

        尼古拉二世瞬间兴奋,

        “是……是吗?快!快拿来给我!让我拜读他的新……咳咳……我的意思是,让我看看他那四处漏风的小脑瓜还能耍出什么可笑的花招来。”

        维特走到了床前,将《大国崛起》递过去。

        也是法语版。

        沙皇制度是欧洲最著名的专制制度,

        但要论师承,诸多沙皇们一定会谦虚地表示:“我们都是向波旁家学的。”

        所以,沙皇们都懂法语,

        德意志和英吉利的同行们也是如此,

        谁让太阳王是欧洲所有皇帝的偶像呢?

        尼古拉二世翻开书,

        “《英吉利篇》?哼哼哼……英国算得上大国,我姑且认下了。看来这个陆时也不是完全在胡扯嘛……”

        维特瞄了眼床头柜上的全套作品,差点儿没笑出声,

        他赶紧撇开视线,努力憋住。

        尼古拉二世贪婪地阅读,

        格瑞福兰海战、

        光荣革命、

        工业革命、

        三角贸易、

        ……

        一个个著名的历史名词陈列在眼前,被讲得十分透彻。

        不知过了多久,

        “呼~”

        尼古拉二世眯着眼,长出一口气,

        “写得真好……虽然很垃圾,倒也有些见地。看来,英国的称王称霸并非偶然。”

        维特恭声说道:“陛下觉得英国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

        尼古拉二世陷入沉思,

        良久,他说:“当然是殖民和贸易。这上面写得十分清楚了。”

        他念道:

        “

        ‘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芝加哥和敖德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场;澳大利亚、西亚有我们的牧羊地;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草原有我们的牛群;秘鲁运来它的白银……’

        ”

        读着读着,尼古拉二世冷笑,

        “全球贸易,确实很爽。”

        维特继续问道:“陛下为什么这么说?”

        尼古拉二世叹气,露出“孺子不可教”的表情,

        “你听说过企鹅吧?”

        “啊这……”

        维特有点儿懵,

        “那些挪威人声称在最南端的大陆见到了奇怪的动物,但到底是不是真的,不好说。”

        尼古拉二世摊手,

        “假设企鹅是真的。这时,一个法国商人想卖葡萄酒,他从圣母院卖到卢浮宫肯定不赚钱。但如果他把酒卖给企鹅,那没喝过酒的企鹅肯定会付一大笔钱。商人把企鹅的钱揣进兜里,接着把喝醉的企鹅抱回巴黎卖给动物园,就又赚了巴黎的钱。”

        维特:???

        听得满头雾水。

        过了半分钟,他才明白沙皇陛下暗示的是三角贸易,

        “陛下,这讽刺……高级!陛下的讽刺和幽默,已经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尼古拉二世面露得意,

        “没必要拍马屁!”

        话是这么说的,

        但任谁都能看出来,沙皇陛下对马屁非常受用,几乎没有免疫力。

        不自觉地,他眼角的余光瞄向《朝闻道》那本书,

        其实,自己是跟《动物庄园》学的讽刺。

        维特谨慎地询问道:“陛下,你之前说过,陆时的书必须要先送到你这里审查,才能确定出版与否。这本《大国崛起》可以吗?”

        尼古拉二世摊手,

        “等等,我还没读完呢~”

        他对陆时是怎么评价俄国的感到好奇,遂跳过了前面的篇章,径直往后翻,

        法国之后,没有;

        西班牙之后,没有;

        德国之后,还是没有。

        甚至连美国和RB都进行了极为详尽的介绍,但就是没有俄国。

        尼古拉二世有些懵,又重新翻一遍,

        结果当然是没有!

        《大国崛起》里竟然对俄国只字不提……

        也不是没提,只是充当了其他国家崛起故事中的背景板。

        总而言之,书里竟然没有俄国的单独篇章,

        这算什么意思?

        是俄国不算大国?

        还是俄国没有崛起?

        尼古拉二世的脸色极其难看,

        “陆时这个混蛋!竟然敢公报私仇!”

        “咕……”

        维特咽了口唾沫。

        在把书送来前,他其实已经大致翻阅过一遍了,知道里面没有《俄国篇》,

        但这种时候,肯定不能火上浇油。

        他只能装糊涂地问道:“陛下,陆时在书里是怎么说我国的?”

        尼古拉二世愤怒道:“什么都没说。但也正是因为他什么都没说,才等于什么都说了!不行,这本书必须要现在、立刻、马上封……唔……”

        “封禁”一词还没说完,他忽然顿住了。

        过了片刻,他换上了笑容,

        “据说,托尔斯泰和陆时关系很好。能不能请他给陆时写信,让陆时在《大国崛起》里加上《俄国篇》啊?”

        在《朝闻道》事件后,沙皇陛下终究是长记性了。


  (https://www.uuubqg.cc/16161_16161320/112760556.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