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英伦文豪 > 第115章 不正规

第115章 不正规


第115章  不正规

        接下来几天,陆时每日拜访大英博物馆图书馆。

        考文有点儿怕他,躲得远远的,

        奥兹因为有要事在身,也无法全程陪同。

        陆时倒也乐见这种情况,自己翻阅各种史料,以完善《万历十五年》中那些不甚严谨的地方,让成稿尽量无可指摘。

        然而,历史类专著的难写程度还是出乎陆时的意料,

        他殚精竭虑,进展还是龟速。

        ……

        3月10日。

        辜鸿铭要启程离开伦敦、前往法国了。

        陆时与夏目漱石在港口送行。

        轮船的汽笛声还没有响起,旅人们或在道别、或在拥抱。

        三人无事可做,便把辜鸿铭硕大的行李箱放在地上当成了矮桌,站着玩牌。

        他们出牌的时候要弯腰往桌子上甩,啪啪作响,

        远远看着,像仨街溜子。

        周围时不时有英国人好奇地过来看一眼,发现并不能理解斗地主的规则,又听不懂汉语交流,便悻悻然地走远,离开时还偶尔停下脚步,回头流连。

        “对二。”

        辜鸿铭甩出两张牌,随后说:“可惜,没看到《万历十五年》的成稿。”

        “要不起。”×2

        陆时和夏目漱石俯身合牌。

        辜鸿铭嘴角勾起,

        “我这还有炸弹呢~无聊无聊,这么快就出完了。”

        他将牌丢掉。

        老先生今天的手气特别好,一直在赢。

        陆时说风凉话:“难受啊,辜先生今天就要离开伦敦了,难得的好手气眼看着要无用武之地咯~”

        辜鸿铭不满地瞪了陆时一眼,

        “去!不玩了!”

        态度像个老小孩。

        陆时哈哈大笑。

        辜鸿铭摸出随身的烟袋,敲敲烟锅,随后自己用火柴点上,说道:“玩物丧志,还是不聊斗地主的事了。”

        他看着陆时,

        “陆时啊,你这《万历十五年》何时成稿?大学堂的史学教材虽然不缺,却都是正儿八经的史书,没有你这样带说明、带分析的专著,我等得实在心焦啊。”

        陆时摆了摆手,

        坦白讲,即使完成了《万历十五年》,这本书要作为教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他说:“学习是潜移默化的。”

        辜鸿铭问:“此话怎讲?”

        陆时在收起的纸牌中一边翻找,一边回答:“扑克牌的制造,一直是沿着各个厂商自己的路线发展的,直到法国政府颁布了官方批准的设计,对于每张人头牌都给予名称。”

        他抽出了方块K,

        “这张画的是恺撒大帝,人类历史上最为知名的大独裁者,登上扑克牌当之无愧。”

        辜鸿铭不由得沉思,

        “……”

        陆时说:“辜老先生不信?那你应该去博物馆看看古罗马硬币,上面刻了恺撒的侧面像,和方块K上的人物神似。”

        辜鸿铭摇摇头,

        “不,我不是不信,只是从来没有想过这些。那照伱这么说,唱戏的、剪纸的、吹糖人的、捏泥人的……这些人,也是在向老百姓进行历史教育咯?”

        话音刚落,便听远处传来轰鸣的汽笛,

        555——

        远比火车响。

        同时,水手们放下了拦在舷梯前的铁链,

        旅人争先恐后地登船。

        陆时对辜鸿铭说:“辜先生,咱们还是下次再聊吧。”

        辜鸿铭点点头,拎起行李箱往登船口走。

        但他走到一半又想起什么似的停下了脚步,迈着小碎步跑回来,对陆时说:“你那本书,总体的框架千万别改,就那么写。”

        陆时没听懂,

        “什么?”

        辜鸿铭咂咂嘴,

        “我的意思是,你写清楚万历朝的失败就好。”

        原作者黄仁宇在书的序里写:“书中所叙,不妨称为一个大失败的总记录。”

        万历皇帝、申时行、张居正、僚海瑞、李贽、戚继光,六个失败的人,构成了失败的历史,

        所以整本书的核心观点便是“‘我’是如何失败的”。

        陆时说:“明白。你是担心清廷对明史过于敏感。”

        辜鸿铭笑笑,

        “这当然是原因之一。但最主要的,还是需要有人归纳总结失败。”

        此时的中国经历多次惨痛的失败,尤其是甲午海战输给日本,让整个知识界的氛围都笼罩在了愁云惨淡之中,

        大家不喜欢对成功的预言,而是喜欢对失败的总结,最后得出“必将失败”的结论,

        这也算是古早的失败主义了。

        陆时无奈,

        “反思是吧?我懂。”

        辜鸿铭当然听出了陆时语气中的讽刺,却是不以为忤,反而大笑道:“看了你在剑桥的演讲稿,我就知道你最看不上那些自我贬损的人。但你要知道,现状如此。”

        陆时浅浅地“嗯”了一声,

        “放心,我不会改变书的结构的。”

        辜鸿铭这才放心,转身拎着箱子登上舷梯。

        目送他的背影,夏目漱石问道:“陆,今天还是去大英博物馆?”

        陆时说:“不,休息一下吧,回家写《魔戒》去。”

        夏目漱石撇了撇嘴,

        “你管这叫休息?”

        两人一边扯皮,一边等着轮船离港,之后坐车回布莱雅路。

        结果,他们刚跳下马车,就看到了萧伯纳。

        萧伯纳等在门口,似乎并不焦急,抽着烟斗的同时翻阅《每日电讯报》,时不时地嘀咕几句。

        陆时惊讶,

        “校监先生?”

        萧伯纳说道:“陆,你可算回来了。”

        他将烟斗收拾好,压低声音,

        “我今天见到了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詹姆斯教授,他跟我讲,之前与你说起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事,但你拒绝了。”

        没想到又是诺奖的事。

        陆时点头,

        “是啊,我只是觉……唔……你说你见到了詹姆斯教授?莫非是诺奖的事?”

        萧伯纳咧开嘴笑,

        “你猜到了?”

        陆时吐槽道:“看你得意的样子,怕是在初选名单里被提名了吧?”

        按照历史,萧伯纳确实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其获奖原因是:“由于他那些充满理想主义及人情味的作品——它们那种激动性讽刺,常涵蕴著一种高度的诗意美。”

        因为戏剧传播较快这一特性,他获得提名的次数很多,

        但最终获奖时间在1925年。

        萧伯纳笑得更开心了,

        “陆,看来你也是认可我的水平的,否则你不可能直接猜到是怎么回事。”

        陆时打马虎眼,

        “哈哈,哈哈哈。”

        一番尬笑。

        但萧伯纳也没那么兴奋,

        因为此刻的诺奖只是第一届,虽然动静很大,但权威性还无从谈起。

        萧伯纳说:“陆,你好像也被提名了。”

        陆时有点儿懵,

        “我从去年冬季才崭露头角,凭什么提名?而且,你刚才说的‘好像’是什么意思?”

        萧伯纳回答:“这种事都是可以聊的嘛~”

        陆时无语。

        后世,瑞典一公布初选名单,全世界的媒体便会跟进,尤其是当名单中有华人的时候,整个简中互联网能为之疯狂。

        而现在,诺奖的名单竟然是黑箱,甚至可以增、删、改、查,非常离谱。

        萧伯纳笑着说:“你声望渐隆,怎么可能没有你的位置嘛~”

        陆时发现自己没看错,

        现在的诺奖,突出一个字——

        蹭!

        谁有流量就往谁身上贴。

        陆时说道:“算了,校监先生,麻烦您帮我给……额……”

        他本想让萧伯纳帮忙带话,就说自己不准备参加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结果话说到一半,才意识到自己甚至不知道该把话带给谁,

        瑞典文学院?

        剑桥的詹姆斯?

        诺委会?

        ……

        陆时直挠头。

        萧伯纳说:“要不你随我去一趟伦敦大学学院?那边有个临时的评委会,我也是其中的一员。”

        陆时更懵了,

        “你刚才不是说你被提名了吗?”

        萧伯纳连连点头,

        “对。”

        陆时又说:“那你又说,你在评委会?”

        萧伯纳继续点头道:“对。有什么问题吗?”

        “嘶……”

        陆时冷抽一口气。

        萧伯纳问道:“怎么了?”

        陆时说:“没什么,就是有点儿牙疼。”

        萧伯纳此时也已经反应了过来,拍拍陆时的肩膀,说道:“你是觉得我评我自己,不合适,对吗?罢了罢了,且随我来,你看看名单就知道了。”

        陆时无奈,对一旁的夏目漱石颔首示意。

        夏目漱石便说道:“那我先回去,遛遛吾辈。”

        说完便开门进屋了。

        另一边,陆时和萧伯纳坐上了马车。

        伦敦大学学院就在大英博物馆西北方不远处,陆时这段时间时常经过,可谓轻车熟路。

        没过多久,目的地就到了。

        两人跳下马车。

        时至三月,伦敦的天气已然转暖,只是时不时会有小雨,让空气中透着一种若有若无的湿意,

        但小雨也是有好处的,至少能驱散雾气。

        萧伯纳带着陆时进入教学楼。

        很快,他们就来到了一个类似会议室的巨大房间,

        屋内摆着一张能围坐三十人的椭圆长桌,桌上满是散落的书稿,陆时只扫了一眼,便发现其中有丹麦语、瑞典语、德语、法语、英语,还有一些连他都不熟悉的语言。

        在长桌两侧,十几名教授正坐在那里,懒散地审阅稿子,

        他们有的甚至把脚搭在了桌沿上。

        听到开门的声音,靠门最近的一人连头也不抬,说道:“萧先生回来了?把门关严一点儿。”

        陆时反手把门闭紧,

        咔哒——

        一声轻响。

        那人还是没抬头,说:“谢谢。”

        不只他一人是这个埋头工作的状态,所有人都在看稿子,表情中有些绝望的感觉。

        有人吐槽道:“早知道就不该接这个活。Fxxk!”

        看样子,似乎抓狂了。

        萧伯纳没搭理他,在桌面的纸堆中翻找一阵,终于拿出厚厚的一本,将之递给陆时,低声说道:“看看吧。”

        陆时本来是不想做评委或者翻译的工作的,

        但既然萧伯纳相请,还是能帮就帮。

        而且,看现场这些人中,不少教授的年龄都偏大了,可别看稿子把自己看得过劳死。

        陆时掂掂手中的稿件,

        “这是谁的书?”

        萧伯纳的嘴角微微抽搐,似乎在憋着笑,

        他说:“你翻开看看就知道了。”

        陆时发现这本书的封皮上连个标题都没有,不由得一阵好奇,嘀咕:“搞得这么神秘?校监先生,不会是你的新剧本吧?”

        一边说,一边翻开书稿,

        结果,下一秒,陆时整个人便呆住了,张大嘴巴,仿佛能塞进去一整个榴莲,

        他语无伦次,

        “这……这特喵……这特喵的竟然是名单?!”

        这句话几乎是喊出来的。

        一瞬间,房间内众人的目光被吸引过来。

        有个近视的老教授摘下眼镜,眯眼看着陆时,

        “中国人?这么年轻……”

        另外一名教授反应过来,高声说道:“Lu!伦敦政经的陆教授!没想到啊没想到,萧先生竟然真的把你请了过来。”

        众人轰然涌上,将陆时团团围住。

        陆时有点儿懵逼,

        等回神的时候,他赫然发现自己正在跟各位教授一一握手。

        如此高规格的待遇,让人摸不着头脑。

        萧伯纳却是早就料到会这样,说道:“陆,你在剑桥做了那番演讲,后来却没有接受牛津和剑桥的公开邀请,在伦敦大学联盟中已经是忠诚的代名词了。”

        拒绝牛、剑两校,可实在是太牛逼了!

        陆时无奈,只好和这帮教授交际了一阵,之后才将众人的注意力转回那份名单之上,

        “各位先生,这份名单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初选名单?”

        众人大点其头,

        “没错。”

        “啧……”

        陆时咋舌,同时翻看名单。

        这份名单每页二十人,超过二十五页,

        所以,至少五百人。

        名单的前四分之一是打出来的铅字,后四分之三则是手写的墨字。

        陆时赫然发现,自己的名字就是手写上去的,

        名字旁边则是一长串的作品:

        《罗杰疑案》、

        《是!首相》、

        《罗马假日》、

        《回答》、

        ……

        小说、戏剧、诗歌,一应俱全。

        神奇的是,连《枪炮、病菌与钢铁》这样的专著也有,跟文学几乎不沾边。

        除了陆时,还有剑桥的熟人詹姆斯教授,也是手写的名字。

        陆时不解地问道:“为什么这些名字有的是用打字机打的,有的……”

        话说了一半,门忽然被推开,

        门外站着一名办事人员,探进来半个身子,说道:“诸位先生,瑞典那边又拍来电报了。”

        萧伯纳立即伸手接过。

        同时,有人递了一支笔给陆时,说道:“陆教授记一下。”

        陆时晕晕地接过笔,

        “记什么?”

        那人指指名单,然后朝萧伯纳的方向点点头。

        只听萧伯纳念道:“新加入特奥多尔·蒙森先生,代表作《罗马史》、《罗马编年史》、《罗马铸币史》、《拉丁铭文大全》,括号,《拉丁铭文大全》是蒙森先生主编的,不仅具有重要史料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陆时手上奋笔疾书,

        同时,心里一万匹草泥马狂奔而过,

        没想到第一届诺贝尔文学奖这么不正规,提名都可以随时加的。


  (https://www.uuubqg.cc/16161_16161320/114610675.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