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老艺人工作室
是京城一家著名服装学院的院长。
“林师傅,”
院长说,“我们想请您来学校讲课。现在的设计专业学生,对传统工艺了解太少了。”
林淑梅有些犹豫:“我这人没什么文化,怕讲不好……”
“正需要您这样的实践经验!”
院长说,“现在的学生都是纸上谈兵,需要真正的手艺人来指导。”
就这样,林淑梅开始了自己的“讲师”生涯。
她把自己的工作室交给王小芳打理,自己带着几件代表作去了京城。
课堂上,当她拿出那些精美的手工艺品时,学生们都惊呆了。
“林老师,”
一个学生举手提问,“现在都提倡效率,为什么还要保留这些耗时的手工艺呢?”
“来,我给你们讲个故事……”
她讲述了自己这些年的经历,从最初的小店到现在的规模,从传统工艺到创新发展。
“手工艺不是落后的代名词,”
她说,“而是一种独特的价值。在这个标准化的时代,人们越来越需要个性化的东西。这正是手工艺的优势。”
学生们听得入神。
这次讲课经历,让林淑梅有了新的想法。
回到县城后,她召集团队开会:
“咱们是不是该办个正式的学校?不光教手艺,还要教设计、经营……”
会议室里,林淑梅正在和团队讨论办学校的事情。
“林师傅,”
王小芳举手发言,“我觉得可以把学校分成几个不同的班。有专门学传统工艺的,有学创新设计的,还可以有短期培训班。”
林淑梅点点头:“对,还要考虑学员的不同需求。有的想继承家业,有的想自己创业,有的就是对手工艺感兴趣……”
正说着,县里分管文化的副县长带着几个人走了进来。
“林师傅,”
副县长说,“省里决定把咱们县打造成‘传统工艺之乡’,您这个学校的事情,县里全力支持!”
原来,林淑梅的名声已经传到了省里。
她的经验被认为是传统工艺创新发展的典范。
“谢谢领导支持,”
林淑梅说,“不过我有个想法,想请领导参考。”
“能不能在学校里设立一个‘老艺人工作室’?”
林淑梅说,“我这些年走访了不少地方,发现很多老艺人都有绝活,但没有传承人。把他们请来教学,既能保护传统工艺,又能让学生学到真本事。”
副县长眼前一亮:“好主意!这样不光能传承技艺,还能带动旅游发展。”
就这样,“林淑梅服装艺术学校”的筹备工作开始了。
县里划拨了一块地,还派人帮忙做规划设计。林淑梅则开始组建教师队伍。
这天,一位特别的客人来访。
是省城一家知名服装企业的老总。
“林师傅,”
老总说,“我们想跟您合作。您负责技术指导,我们负责市场推广。现在高端定制市场很大,就缺您这样的手艺人。”
林淑梅没有立即答应:“让我考虑考虑。”
送走客人后,她把王小芳叫来商量。
“小芳,你觉得该不该接这个合作?”
王小芳想了想:“机会是好机会,但要考虑清楚。现在咱们正要办学校,精力要放在教学上。”
林淑梅赞许地点头:“对,而且我觉得,与其给别人打工,不如培养自己的学生创业。这样才能真正把手艺传下去。”
正说着,外面传来一阵欢声笑语。
原来是第一批考察的老艺人来了。
有做盘扣的,有织锦的,还有专门做手工刺绣的。
林淑梅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带着参观即将建成的学校。
“林师傅,”
一位七十多岁的老艺人感动地说,“我这一身手艺,还以为要带进棺材里呢。没想到还能有用武之地!”
“咱们是不是可以办个‘手工艺博物馆’?”
她对王小芳说,“把这些老艺人的作品都收集起来。”
这个提议得到了县里的支持。很快,博物馆的策划工作也开始了。
就在这时,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
京城要举办“全国传统工艺博览会”,想请林淑梅担任评委。
“林师傅,”
王小芳兴奋地说,“这是大好机会啊!可以借这个机会宣传咱们的学校。”
林淑梅却在想另一件事:“要不要带几个学生去见见世面?”
最终,她选了五个表现优秀的学生一起去京城。
博览会现场,各地的传统工艺琳琅满目。
林淑梅一边评审,一边给学生们讲解。
“你们看这个苏绣,”
她指着一幅刺绣作品,“针法多细腻,但现在的年轻人没这个耐心了。咱们要想办法,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同时,适应现代人的需求。”
学生们认真地记着笔记。
这时,一个参展商找到林淑梅:“林师傅,我们是做旗袍的,想请教您一个问题。现在年轻人都喜欢快时尚,传统手工艺怎么才能吸引他们?”
她拿出一件自己设计的改良旗袍:“比如这件,用的是传统工艺,但在款式和面料上都做了创新。年轻人穿着舒服,又不失传统美……”
这番话引来了不少人的共鸣。
回到县城后,林淑梅更加忙碌了。
学校即将开学,各项准备工作都要落实到位。
这天,她正在检查教室设备,突然接到一个特别的电话。
是省电视台的。他们要制作一个“大国工匠”系列节目,想请林淑梅当主角。
“林师傅,”
制片人说,“现在全国都在提倡工匠精神,您的故事很有代表性。”
林淑梅想了想:“可以,但我有个条件。”
“节目不能光讲我一个人,要把那些默默坚守的老艺人也请来。让大家看看,什么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制片人同意了林淑梅的建议。节目组很快来到县城,开始拍摄。
“林师傅,”
导演说,“我们想从您的学徒时代开始讲起。那时候是什么样的?”
林淑梅回忆起往事:“那是1965年,我十五岁……”
镜头前,她讲述着自己的故事。
从最初的笨手笨脚,到后来的独当一面;从小店起步,到现在的规模。
(https://www.uuubqg.cc/24426_24426784/4620069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