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生后,我只想在八零致富 > 第一百五十六章 时尚坊

第一百五十六章 时尚坊


她一边说,一边用手指轻轻抚过那些细腻的针脚:“这就是手工的价值。不是为了赶时髦,而是为了把每一件衣服都做到最好。”

正说着,一位老主顾匆匆走进来。

是住在对面的李婶。

“林师傅,”

李婶气喘吁吁地说,“您知道吗?我刚才去‘时尚坊’看了,他们的衣服确实漂亮,但是……”

“但是什么?”

“但是感觉不够细致。”

李婶说,“我试了一件,看着挺好,仔细一摸,针脚都有点粗。还是您做的衣服穿着舒服。”

林淑梅笑了:“李婶好眼光。衣服不光是看着好看,更要穿着舒服。”

这时,门外又响起脚步声。

是省电视台的记者。

“林师傅,”

记者说,“我们正在做一个关于传统工艺传承的专题片,想请您接受采访。现在很多人都在讨论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您是怎么看的?”

林淑梅想了想:“传统不是守旧,现代也不是抛弃传统。关键是要在保持传统精髓的同时,融入现代元素。”

她拿起一件新做的改良旗袍:“比如这件衣服,款式是现代的,但制作工艺是传统的。领子降低了,更适合现代生活;袖子改良了,活动更方便;”

记者仔细观察着:“这确实很有特色。林师傅,您不担心现代化生产的冲击吗?”

林淑梅摇摇头:“不担心。因为手工艺有它独特的价值。有些人追求快时尚,有些人喜欢精品定制,这是不同的选择。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东西做好。”

采访播出后,引起了很大反响。

很多人慕名来到林淑梅的店里,想看看这位坚持传统工艺的手艺人。

这天,一个让林淑梅意外的客人来了。是“时尚坊”的一个香港设计师。

“林师傅,”

设计师说,“我看了您的作品,很受启发。现在香港也有很多人在寻找传统元素,但往往只停留在表面。。”

原来,在香港这样的现代都市,也有人在思考如何让传统工艺焕发新生。

“林师傅,”

设计师临走时说,“希望有机会能和您合作,把传统工艺推广到更多地方。”

送走设计师,林淑梅站在门口,看着街上的人来人往。

“林老师,”

王小芳突然说,“您看,现在连‘时尚坊’的人都来学习了。”

林淑梅笑了:“这说明手工艺的价值正在被更多人认识。不是因为它多么时髦,而是因为它真实。”

她走回工作台,继续指导学徒:“你看这个盘扣,看似简单,其实暗藏玄机……”

第二天一早,林淑梅刚打开店门,就看见街上聚集了不少人。

“林师傅,”

隔壁王大爷探头过来说,“听说省里要搞个‘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还说要把您这儿列为重点扶持对象呢!”

林淑梅正要回答,就看见一辆挂着省文化厅牌子的车停在店门口。

下车的是文化厅的张主任,还有几位专家。

“林师傅,”

张主任热情地说,“我们这次来,是想和您商量个事。省里准备在各地建立‘传统工艺传承基地’,想请您的工作室作为第一批示范点。”

林淑梅连忙请他们进店。

“您看,”

张主任指着墙上挂着的各式服装,“您这儿不仅保持了传统工艺,还能与时俱进,这正是我们要推广的模式。”

一位专家补充道:“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搞工艺传承,但往往是简单的复制。”

林淑梅想了想:“这是好事,不过我有个建议。”

“与其建个展示馆,不如办个学习班。让年轻人真正参与进来,学习手工技艺。”

她说,“这样才能让传统工艺真正活起来。”

张主任眼前一亮:“好主意!这比单纯展示要有意义得多。”

就这样,在省文化厅的支持下,林淑梅的工作室开始筹备“传统服装工艺培训班”。

消息一传出,报名的人出乎意料地多。

不仅有本地的年轻人,还有从外地特意赶来的。

“林老师,”

一个来自省城的女孩说,“我学的是服装设计,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看了您的作品才明白,原来是少了传统工艺的底蕴。”

林淑梅很欣慰:“现在的年轻人眼界很开,知道要在传统中寻找灵感。”

培训班正式开课那天,林淑梅特意准备了一堂特别的课。

“今天,”

她对着满屋子的学员说,“我们不急着学技术,先来说说什么是手工艺的精神。”

她拿出一件旧旗袍:“这是我师父留下的,已经有五十多年了。你们看这针脚,这布料,这工艺……”

学员们围过来,仔细观察着。

“林老师,”

有人惊叹道,“这么多年了,针脚还这么整齐!”

“对。”

这时,门外传来一阵骚动。原来是“时尚坊”的陈老板又来了。

“林师傅,”

他的态度明显比上次缓和,“听说您办培训班,我是来道歉的。之前是我太狭隘了,以为现代化就是抛弃传统。”

林淑梅请他坐下:“陈老板有什么想法?”

“是这样的,”

陈老板说,“我们最近在开发新产品线,想把传统元素融入进去。不知道您愿不愿意做个顾问?”

林淑梅想了想:“可以合作,但要说好,不能为了赶工期而降低质量标准。”

就这样,林淑梅的工作室开始了一个新的尝试:既保持传统手工精品定制,又为现代化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这天,一个特别的访客来到店里。

是二十年前林淑梅刚开店时的第一个顾客。

“林师傅,还记得我吗?”

老人家慈祥地笑着,“那时候您给我做的那件旗袍,我一直留着。现在我孙女要结婚了,想请您再做一件。”

看着老人家从包里小心翼翼地取出那件旧旗袍,林淑梅眼眶有些湿润。

二十多年过去了,那些针线依然完整,那些记忆依然鲜活。

夜深了,林淑梅还在工作室里忙碌。

照片中有她年轻时学艺的场景,有她开店时的艰辛,有她面对竞争时的坚持,也有她获得认可时的欣慰。


  (https://www.uuubqg.cc/24426_24426784/4620070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