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洪荒】桃之夭夭,满目星河 > 第26章 第26章

第26章 第26章


昆仑丘在西北,赤水之后,黑水之前,其上多草木,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神兽归焉,此山万物尽有。

        遍知步出九华宫的时候,满山高大神树枝叶招摇,珠树上缀白珠,光辉灿烂。文玉树翠玉为干,五彩璀璨。如此夺目光华,他一时竟找不到下山的路。

        当他迷于密林,不辨方向时,一旁的花枝中露出一片雪色衣角,有神女分花拂叶步转而出。

        遍知再见秋水,一时惊喜不已,连问神女为何至此。

        秋水静静望着他:“我担忧你,故来看看。昆仑分三级,山高九重,上平青天,地广八千里,多草木金玉,凡物无穷,尽皆在此,外人步入,多会迷途。”

        流云之上飞过一只青鸟,翼负青天,扶摇而上九万里。青鸟纤长飘逸的青蓝色尾羽在天风中舞动,她本为昆仑丘引路神鸟,而今她垂眸看了眼秋水,又展开双翼,扇出的气流使得流云尽散,瞬间飞出万里。

        之后,青鸟的声音才从慢悠悠九万里高空落入二人耳畔:“山下又有仙人拜谒,仙君迷途,劳烦神女替我引路。”

        秋水遥望天边一抹青影,又问遍知是否愿意在昆仑山上四处转转。

        昆仑神山,碎玉光耀,凡物尽有,天宝俱全。

        秋水引着他走出密林,昆仑南渊高三百仞,一侧建有阆风苑,云气缭绕,金顶光华。右瑶池,左翠水,十二玉楼,廊道纡曲相连;九层玄室,宫殿紫阙巍峨。开明兽东向立于山上,镇守阆苑。

        如此仙境,遍知却未多看,只倾耳听秋水同他说话。不远处有兽,龙首虎身,色若冰雪,身上明光能照亮幽玄之地。

        此兽正垂头饮泉,而后抬头看向两人,温润平和的声音自它口中传来:“秋水。”

        秋水点头:“白泽。”

        此兽原为通晓天地万物之情,明知古今鬼神之事的神兽白泽。

        遍知虽号遍知天下,却自知无法贯通古今,见白泽便心生请教之意。

        白泽与他言及世间鬼神妖怪的各自性情,遍知只觉受益良多。他们下山之时,白泽止步,秋水回望了一眼:“你可是有事要说?”

        遍知告退而去,秋水安静站在不死树下。清风拂过,白泽平淡开口:“世有浑沌,全无窍心,故与天地同寿,永生不死。”

        秋水眼睫轻颤,白泽又言:“世人皆以此为怪谈,却不知浑沌又名曰:神。世上诸神皆为浑沌,全无窍心便可永生不死,若生窍心,七日而亡。所谓一日生一窍,七窍又为七情。秋水,我看见了你的终途。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尽生,便见终焉。”

        耳畔却闻一声啐,有浑身如赤火的豪猪从一旁的山头冲将下来,言语不停:“去他的憨货蠢物,狗屁浑沌,愚钝牛马,不如犬彘。”

        白泽静言:“山膏,这位是秋水神女。”

        此兽名山膏,山膏善骂,见人即骂,从不慎言。

        山膏两鼻间喷出腾腾热气:“管她的秋水春水腌臜水,天生无情,草木金石,非人哉,沌沌矣,休要于此污我眼。”

        秋水并不恼怒,她知山膏喜骂人,无论来者为谁,他都以浑言招待。便是圣如帝喾,或是轩辕出游,他也是出口即骂,此为天性。

        秋水倏忽想起她在北海时,见烈阳神尊从瀛洲出,踏着北海水波而来,坐在她身侧,笑说星河神尊同白虎游,遇山膏,对骂三年,一刻不歇。

        那时风好,朱轮可拥,她于北海观蜉蝣万千,若有一日风云散尽,她重归水泽,灵识全消,却不知是什么样子。

        下山后,她归还北海,静心诵经,外设法阵,拒一切来访者。她知自己若心生七窍,便将魂散天际,无灵无识,浑如草石。

        当遍知游历世间,为生民还愿时,秋水独立高丘,遥望行云,口诵清心诀,愿神念古井无波。

        她常说:小仙君,你心念乱了,而今却是自己心念乱了。

        可她挣扎彷徨,越是想要静心,心念却越如扶摇碎云,无需轻风吹动,自己便散了。

        当遍知偶得闲暇,提着龙鳞雕刻来到北海时,却发现四处设下禁阵,自己被拒于阵外。他不知自己犯了何错,竟被神女遗弃。

        那盘残局还未了,他捏紧龙鳞,指尖发白,却不敢久立。他知自己心念所想,实为亵渎神灵,绝不能示于她面前。

        最终他放下龙鳞,退后几步,躬身拜别。此后年年,若得闲暇,他便携上礼物,至北海天门,虽不见神女,却风雨无阻。

        他心绪繁杂,想求得一个答案,却不能久立天门之外。仙者无欲,若执着久立,当是可怪,他的心念便会因此泄露。故他装作无事发生,放下礼物,对着法阵寒暄几句,便会离开。

        秋水闭目,独立海上,虽不见他,却知晓他又来过。

        如此往复,又逾五百年。

        自秋水出生后的上万年时光里,她不曾觉得岁月有多寂寥,之后遇上他,年年复朝朝,现在她才发现没有他陪伴的日子,原来万籁俱寂,静无声息。

        草木无情,便得久长,太上忘情,天地同寿。可若如此,她是秋水春水还是腌臜水又有何区别?无有自我,一片浑沌。世上神灵皆浑沌,看似各异,却趋同一,谁又是谁,如何可分?白虎与朱雀,烈阳与星河,浑无秉性情态,四肢躯干何处属于自己,那指着白虎,不论唤白虎还是朱雀又有何不同。

        所谓世有一物名浑沌,原是世间诸神同为一物。世上岂有两个浑沌,又岂有两位神灵?

        人说世无同一叶,神却皆同一,虽长生不死,却是可悲。

        外身为舟,心魂所寄,若无心魂,便如空舟,虽无往不可,却也无自我。世事如此,得失同在。

        天若有情天亦老,可老又如何,死亡才是大道的馈赠。

        最终她心念如蔓草横生,层叠掩映,绿云遮天,她放弃挣扎,破开法阵,踏过草叶,经行天门。她从深深草木中拾起一片温润玉符,符文流畅,和光隐隐,想是刻下玉符之人,在寂寂深夜中,坐一豆烛火前,细细落下笔刀,怀着满腔诚意,诵念经书要义,这玉符之光才如此温润澄澈,灵力自出。

        她挥袖飞起,踏着云浪,落在遍知面前。遍知抬头,入目是无尘罗袜,飘飘雪衣,而后是秋水静美如水泽的面庞。

        她就那样静静地看着他,双眸如潭,映满天光。这几百年来,他以为自己心如止水,便是见不到她也不会有所动,却在看见她的这一刻,胸间涌出泉流,鼻头有些酸。

        遍知:“神女,多年不见,可还安好?”

        秋水缓缓启唇:“遍知,琼玉难雕,瘦不禁刀。”

        遍知垂头不言,他雕此玉佩,花了二百三十年,颇费心力,原本双拳大小的玉石,废料许多,而今只有半掌大小。

        秋水:“我知你心意。”

        遍知心头跳动,隐隐作痛,似有绵密针脚扎在心上,这份荒唐心意,无论作何矫饰,迟早会被她发觉,他也知当她发觉,二人最后一丝微弱联系定将彻底断绝。

        落花有意,神女无心。这般亵渎的情感,示于她面前,他都觉污浊。

        他喉头颤动,躬身致歉:“遍知无状,令这等不敬事……污您视听,虽万死不减其罪。”

        秋水静静看着他,良久才道:“遍知,你很好。风月情浓,阴阳调和,天理应然,并不污浊。上善若水,处众人之所恶,利万物而不争。无事我不可知,无事我不可见,在我眼中,从无污浊之事,万事等同。”

        遍知心头掠过一丝苍凉,世间最善不过万事等同,世间最残酷也不过万事等同。

        他陡然想起某位同僚于凡间酒肆与他畅饮,酒后闲话,那位同僚无意间嗤了声:“诸神浑沌,等视万物为草芥,视吾辈亦为草芥。我修道至今三千四百年,以百年为春,百年为秋,见东海两度化桑田,蓬莱水浅,烟涛微茫。我济世悬壶,信徒不知凡几,受香火供奉,拥明灯千盏,岂能不与草芥殊异?”

        那时遍知未曾接话,同僚笑笑又闭上了嘴。只是,原本遍知觉得这算不得什么,如今却为太上不仁,等视苍生而感到苍凉。他伴她身侧四百年多年,又被拒天门外三百年,但她应仍将自己与天涯野草同等视之。所以残局无终,遗弃无由,她眼中或有万物,而万物全空,或有万物,却无遍知其人。

        遍知躬身施礼,身姿放得极低:“吾闻天色苍苍,远而无所至极,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神女位高,如高山景行,自是等视万物。遍知不才,浮萍微末,故不能至,止于小成,不得无妄。”

        秋水:“遍知,我为神灵,世人若有求于我,唤我之名,我便来到。江湖夜雨,你心唤我名时,我听得见。”

        遍知身子僵住,肌骨有如冰封,至寒至冷。他心间有那般思念与妄情,难以忍耐时,偶会在深夜里独唤她名,祈愿能得她垂怜再见。他还以为孤夜枕凉,无人知晓。

        他喉头微动,声线有些哽咽:“原来您知晓,才不见我。如我这般狂妄可鄙之人,您是厌恶么?还是仍与草芥等视?”

        秋水:“万物虽同一,我却并不了解。但你不同,我知你喜静,喜万物生灵,会为一人委托而跋涉万里,会为战场冤魂而心生不忍。观海对弈,同问蜉蝣,你伴我至今,便与他们不同。”

        秋水垂下手,扶起他的脸:“遍知,我心悦你。”

        遍知身子颤抖,说不出话来,神女对他有情,他实在无法置信,但他知自己不可能听错。

        遍知:“神女,您知何谓心悦么?”

        秋水:“我知,我喜你长伴身侧,不喜别离,若你不在,会为你担忧,并非源于寂寞。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鲲鹏亦长伴吾侧。我常乘鲲鹏扶摇而上,绝云气,负青天,万物在下,神念逍遥。可当他徙于南冥时,我并不会思念。”

        二人的婚讯是在七十年后传出来的。

        彼时,他们已离开北海,寻了处飘渺仙山,在崖壁上建了个院子。方宅十余亩,草屋□□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二人在这座小院里,观日出日落,赏云卷云舒,浮生若梦,半晌清欢。

        那年冬日,篱角黄昏,她卧在秋千里,身上围一白裘,锦缎裙摆从白裘纹饰间垂委迤地,身侧石桌上置一小炉,其中煨着新醅清酒。

        寒梅从墙边延伸出几枝,点点琼玉缀,冷香入怀。

        遍知扫开山间浮云,提一篮药草,草叶间窝着三两只白兔,从云深处归来,启门便听得院内一句如玉石玎玲相击般的清越女声:“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秋水举起酒杯,广袖从皓腕处滑落,层层堆叠在臂弯处,秋千慢揺,裙摆微动,惬意自得。遍知微笑着应了声好,接过酒杯,指尖轻触,旋即分开,只留一点热意。天色将晚,又欲落雪,室外寒凉,他饮尽清酒,将她抱回屋内。

        夜雪初积,满院清寒,室内沉香轻烟缭绕,笙箫相合;室外雪粒敲击门扉,声如碎玉。

        翌日,天色清明,遍知推开窗,天地皆白,冷风漫漫,他回头那人正对镜梳妆,便在此时,他心中有无限安宁,转身向她表示求娶之意。

        二人的婚讯传出时,震动三界,只为神女生情,竟谈嫁娶。

        然三界广大,婚讯于众人不过是一时的闲话,人们很快就忘了此事,思绪又转回天气如何,经书何解,这般切实的问题。

        大婚之时,并没有诸天神灵共祝,世间生灵同庆,前来贺喜大都是仙人。

        神灵之间无亲无疏,大多对旁人之事漠不关心,时常连见面都不寒暄。他们知晓秋水生情,终焉将至,但天理应然,与他们并无关系。

        喜宴之上,八方宾客来贺,稷黍醇酒飘香,神兽奔走祝福,灵鸟飞来送歌。

        遍知缁衪纁裳迎宾,秋水坐在后院里梳妆。

        随后,五色祥云遮蔽苍穹,神灵之雨飘飘扬扬,烂烂光辉从云间洒下,云雾之中有应龙腾飞,天边传来雷声隐隐,黄云结络,桂旗招展。一架雷车从云层中驶出,青虬为骖,黄龙为騑,白螭在前,腾蛇随后。

        遍知见之急忙迎出,这是女娲来了。

        当雷车落下,来贺喜的仙人们列队而站,密如针织,俱都躬身行礼。女娲从车上走下,示意不必多礼。

        直到娲皇步入后园,众仙才小松口气,纷纷回到屋内,却无人注意到天边玄云纷纷,灵雨飘飘。一位玄衣神女从天而降,白虎神君玄衣银纹随在一旁。

        秋水正在梳妆,水泽般静美的脸庞上抹了一点胭脂,如黄昏的水面,有着潋滟春色。

        女娲走进屋内,秋水忙放下梳篦,捞起层层叠叠的裙裾欲起身见礼。女娲扶住她的肩头,令她不必多礼,拾起桌面的梳篦,替她盘起了头。

        女娲:“你便坐在这里,面上也不见欣喜羞怯,外人见了,还当你不愿。”

        秋水双眸水光盈盈,她看着镜中的自己,平静回道:“怎么会呢,我是这世间第一位生情的神灵,大约也是最后一位了。”

        女娲:“不会,以后应还有许多。我知你欣喜,只是对遍知而言,他会觉得神女无心,有情也是淡薄的。”

        秋水垂下眼睫:“他不能明白我很爱他。”

        女娲:“情要靠感悟,你们终究是不同的。他只能感受到你对他的爱意清冷浅淡,却不知你已倾尽一切,扑向烈火。神灵动情,便见终焉。这样的场合我本不该提及生死,但我想你应该不在意。”

        秋水:“是,没什么好避讳的。娲皇,我知死生为常,原本我也不在意的,可如今我竟有些惧怕了。白泽说:‘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尽生,便见终焉。’我生了喜便有了恶,而后生爱,便又见了欲,如今我生惧恐,便会想终局,不免又要生哀。娲皇,我知我时日无多,世情多苦。”

        女娲:“没什么,这很正常,人总愿求欢愉久。”

        秋水:“我知,生老病死,人之常态。能相伴一生,直到自然死亡,生同衾,死同穴,对于一段世情而言,是最好的终局,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女娲:“秋水,都说世上神灵永生不死,可岂有真正不死的神灵。凡人避不开肌体衰老,神灵避不开心念衰老,万物一经诞生都将步入终焉。人生如此,相见且欢娱。”

        屋外有敲门声传来,女娲挥手,木门打开,神女夭走了进来。

        夭:“我来贺你之喜。”

        秋水盈盈谢过,夭坐在一旁仔细看着女娲替秋水盘发。女娲问她:“星河,你是想学盘发么?”

        夭抚过头顶的双鬟望仙髻,金丝花簪上玉石璀璨。夭望着女娲:“我学了近千年,手艺尚可,只是白虎盘的更好些。”

        女娲:“神君在外面么?”

        夭:“他说女眷较多,不方便进来,在院里立着呢。他刚进前门,满座寂静无声,只好在院里待着。”

        女娲:“那些神灵仙人大多不识得你,你怎么不去宴上玩。”

        夭看了眼秋水,心中转了几念,才说:“神灵嫁娶,是这世间头一遭,我有些好奇什么是爱。”

        秋水望向懵懂的夭:“见一人便生欣喜,无人可以替代,不再等视苍生,视他重于自己。”

        夭:“这为何会带来欣喜和欢愉呢?”

        秋水的脸上浮起一点红晕:“心有所想,他便到来,足以欣喜。”而后她又似乎想起了什么,“神尊,您是还想问我多年前的问题么?为什么永生不死的神灵明知死地却向死而生,因为我愿意,这世上有比生死更重的事。”

        夭点了点头:“我确实有此问,可在喜宴上提这种事不好,就像其实我本不该来。”

        秋水:“不会的,一件必然会发生的事,有什么好与不好呢。您虽司掌死亡,却并非带去死亡的神灵,我不介意。”

        女娲笑了下:“星河,前面有许多人,你可以去和他们玩,宴上摆的百花玉露,是遍知特意从昆仑那儿求得的,你再不去就要被他们喝完了。”

        夭起身而去,秋水对女娲说:“神尊性子生来赤诚,而今却和千年前有所不同。”

        女娲:“我令白虎同游施教,她现在很好。”

        秋水:“您是有所期望么?”

        女娲:“秋水,夭无姓氏,赠以吾姓可好?”

        秋水:“风姓么?您是有意禅位于神尊?”

        女娲:“我大限将至,神灵即便不生情爱,生出其他的愿景,结局也是一样的。你不必为我悲伤忧虑,世上神灵都会有这样一天,不过早晚罢了。”

        暝钟声声,满天纁黄,秋水步出静室,走向成礼的大堂,宾客齐立,肃静无声。女娲为赞,青鼎陈食。

        直到二人取食祭酒完毕,同回室内,才告礼毕。

        女娲为免众仙拘谨,便告辞而去。夭正坐在几位仙人中间听他们讲除海怪的往事,白虎向她走来,她眨了眨眼传音让他同女娲一起离开,自己想多留一会儿。

        白虎点头,令她不可贪杯,不要胡来,然后便随女娲一同离场。

        白虎位高,又主杀伐,大都出现在战场或刑场上,现在在这里已让许多人不自在了,何况娲皇也在,众仙实在拘谨。

        虽说世有三尊,但烈阳洒脱,常出世游走;昆仑清正,众仙飞升时都需拜谒昆仑;唯有星河最小,算而今不过千岁,执掌星宿,司管亡灵,平日里又悄无声息,世人只闻其名,都未曾见过她。便是几百年前刚过去的千年一期的大朝会,众神皆在,众仙述职,星河神尊也未曾到场过。

        其实众仙中见过星河神尊的不在少数,白虎携她同游天下,讲经述义,二人见过许多神灵仙者,只是无人知晓走在白虎神君身侧的那位玄衣神女便是星河神尊,大都琢磨着她是白虎的某位随神。

        娲皇同白虎一同走出屋外,留夭一人在宴席之上,品尝百花玉露。

        山上的风吹来,群英盛放,百草争荣,女娲令雷车先行,同白虎步行登上高岗。

        女娲:“神君可是还有疑惑?”

        白虎:“未有。”

        女娲:“星河话多惑多,劳你平日费心了。”

        白虎:“还好,初见时她还不会发声,惯用心神向我提问,他们却以为是她不爱说话。能熟练发声后,他们却总以为她真身是只多话鹉哥。”

        女娲:“星河位重,二十八宿尽皆出于星河。督善恶,主杀伐,执审判,司寿夭。虽说与你神职相重,但毕竟有所不同。你主刑场战场之生杀予夺,她还主混天星宿诸神与生灵死后归属。此之职,非心性坚毅不能任之,否则天地之灾。”

        白虎:“我知,故万分小心。”

        女娲:“此位,其一重公正,其二重远视,其三重宽和,其四重知善。前三者,无人能出你右,唯知善难矣。明世故,晓人情,然后知善。否则高高在上,只知义理不知情者,世人之敌。我知你原先多有疑惑,而今千年已过,她通情许多,你亦应有解答。朱雀暴躁,苍龙骄矜,玄武淡漠。你虽冷情,却宽容守正,所谓绝路生机,西方之象。无人比西象白虎更适合为星河太傅。”

        白虎垂下眼眸,似在深思,而后拱手:“谢娲皇解惑。”

        两人闲聊片刻,娲皇便告别而去。

        白虎独立山之上,溶溶云气在脚下流动。天色已暝,东风飘摇,几点疏星,悬于天际。

        白虎遥想与夭初识之时,他为西方天地之主。夭化形时西方震动,星河扬波,白虎见西极不稳,赶去探查,却在浩渺幽暗的虞渊之水上见一玄衣神女的背影。那人黑发如墨,漫天飞扬,玄云为裙裾,星光为缀饰。虞渊之上,云蒸霞蔚,神女之姿明灭隐约,若秋风袅袅。而后,神女转身,容貌昳丽,灿若朝阳。他识海震荡,有浩瀚无边的神力席卷他的神识,痛苦不已。他不禁扶住额头,强撑着问她是何人。

        神女面无表情,幽邃如星河的双眸静静地看着他,他提气抵御这般神力侵袭,只觉神魂都要被撕裂。而后听见识海中传来一声幽玄女声:“我自虞渊化形。”

        所幸女娲此时乘龙而来,五彩霞光映彻天际。女娲急忙落于虞渊之畔,端正施礼。有女娲相助,他才抵御住这种神识被席卷的痛苦。女娲向神女解释三气化形,烈阳先生,昆仑随后,她等了五千年才等来太阴之气的虞渊正神。正神神力浩瀚,无人受得住神威侵袭。

        神女静静地看着女娲,不过片刻,白虎便觉得识海恢复平静,神女对他神魂的侵袭终于结束。

        然后白虎和女娲听得识海深处传来神女之言:“我只是想和你们说说话,原来仅是一点神力,你们都会受不住啊。”

        神女初化形,一如茫然懵懂的婴儿,不会言语,不识世事,不辨高下,不分善恶。然神力幽深无边,若放她任行,女娲只怕会惹来灾祸。

        最终,女娲十分认真地请求白虎携这位神女同游世间,随行教导,访山川之主,观天地众生,识世事,辨高下。

        那时,白虎多有不解,却应下了这份请求,他也知若无人看顾神女,怕是天地都会被她捅穿。

        二人同游多年,神女托腮问他:“世人皆有姓名,我却没有,大虎头,我想要个名号。”

        白虎:“你有神号,星河神尊。”

        神女:“他们以此号唤虞渊正神,却不是唤我,他们都不知星河究竟是谁。我要有个属于我的名与字,你帮我想想。”

        神女挑了三年,字字都看着不行,最终自己挑了个“夭”字为名。

        夭:“人说名应由父母选取,我无父无母,当由我自己选。”

        白虎:“为师若父,夭字有夭亡之意,不妥。”

        夭:“你此话才不妥。我司寿夭,掌黄泉,世间亡灵皆归属于我,夭字于我很合适。以及,虞渊与天地同诞,彼时我虽无形体却有心魂。我困于虞渊,足足九万年。若从那时算起,我年岁应比你与女娲加起来都大吧。”

        白虎:“无论年岁,你至少要知道尊师重道,唤我一声师尊。”

        夭:“若我不呢?你随我同游,又不是我愿意的。”

        白虎:“待你自愿唤我师尊时,便可出师成尊,届时我不会再随伺你身侧。”

        夭张了张口,还是唤不出那声“师尊”,便就作罢。

        山下宾客散尽,白虎的回忆便止于此处。

        夭喝了许多酒,未醉,只觉指尖有些酥麻,她步态轻飘地向山上走去,云衣随风,顺手采下道旁松萝。松萝如穗,她用以扫开山间浮云,醺色上脸,双眸若水,她含着浅笑顺着蜿蜒曲折的山道,走上山头。

        白虎在山道上等她,见她笑容愉悦,问了句:“你喝了多少?”

        夭:“倒是不多,我很清明,心情甚好。果真是世所难求的百花玉露,芳馨醺然,你闻闻?”

        夭抬起衣袖向白虎身边送了送,白虎嗅得她身上浅淡的百花香气,染了皮肤的温热,香气有些和暖,似黄昏天色般旖旎。

        夭:“可惜了,这么好的酒,你却一滴都没尝到。”

        白虎嗯了声以作回应,天边长庚星光夺目,云上隐隐有铮铮琵琶之声传来,多商羽之音,激越铿锵,如刀枪嘶鸣,铁骑飒沓。

        夭看着白虎眉头微皱,以为他是为没尝到百花玉露而恼,她眨眼想了一会儿,拉上白虎玄端的方袖,脸庞凑近,唇上沾了酒液,有些水润光泽,双眸如山涧清泉:“师尊,你要尝尝吗?”

        白虎垂眸,眼睫轻颤了一下,神女拉着他的袖子,面颊贴近,樱唇微启,还带着花酒清香。

        白虎后退三步,收回衣袖,站姿端正。他理平衣袖被拉扯出的褶痕,眼睫的阴影掩住了眸中色彩:“星河,逾制了。”

        夭:“什么?”

        白虎掏出一方丝帕递给她,让她拭去唇上酒液,夭掩去唇畔酒香,只说他无缘尝酒,品味低下,还说白虎曾说过当自己自愿称他师尊的时候,便已出师成尊,现在却又食言。

        白虎遥望长庚,亮白的星光刺破云气,夺北辰之辉,举世可见。

        白虎:“星河,天下将乱。”

        夭:“是吗?那接下来我们要去哪儿?”

        白虎:“太白御弦,天枢移位,成汤享国六百余年,气数将尽。”

        夭:“看来你有的忙了,是要去见太白么?”

        白虎:“不必,她还要再弹会儿琵琶,我们先回金阙宫,天枢应送来了许多公文。”

        当是时,女娲乘雷车返回汝水,便见自己神宫壁上被帝辛题了淫诗,怒而斥责:“竖子无状,昏君失道。不治其国,生民受苦;不畏上天,吟诗亵我。甚是可恶!”

        而后,司战的星神在天空大放异彩,太白逆冲,荧惑守心,帝星暗淡,北斗转向。

        白虎的桌上堆了如山公文,罗列殷商六百年间的功过得失。他手执朱毫,批阅公文,字迹瘦劲,锋芒毕露。

        夭撑头坐在一边看他处理公务,又觉无趣,便悄悄靠近他书桌,突然从桌边探出半个头来,只留一双眼睛,试图吓他:“师尊!”

        白虎笔耕不缀,目视公文,只淡淡道:“何事?”

        夭:“我现在自愿唤你师尊。”

        白虎:“你想独游天下吗?但若你出师成尊,受过众神拜礼后,也要处理这些事的。”

        夭深吸了口气,叹道:“无趣,那你在此处理公务,我去看看他们的战况如何。”

        白虎:“稍等,我很快批完这些文书,之后还有事要做,你当于我同行。”

        夭:“天下苦战,娲皇为何因一淫诗发怒,连催三令要你起兵戈,七情尽显,倒是怪哉。”

        白虎:“殷受昏君,百姓久苦,当是剜肉止毒。”

        ——————————————

        山膏出自《山海经》,在我这里他张口就骂人和人要呼吸是一样的,天性,无法更改。

        遍知他喜欢秋水,但是他知道秋水不会对他生情,他从未有过奢望,所以不敢争取。

        浑沌的概念我取的是《庄子》中的,而后我有自设。世上只有一个浑沌,世上只有一个神明。是因为当事物只有同性,没有特性的时候,它就是同一个东西。比方说如果两个苹果无论哪里都是一模一样的,那它就是一个苹果。即使你是克隆出的另一个苹果,但成长中的光照、水分、营养有些微差别,它们都会有所不同,拥有自己的特性。只有你自己才和你自己一模一样,所以世上只有一个浑沌,只有一个神明。神明以特性为代价获得永生。

        天色苍苍出自《庄子·逍遥游》

        原文:“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译文:天空湛蓝,那是它真正的颜色吗?它是无边无际的吗?鹏鸟所见,大概也是这个样子吧。

        解释:我们从地上看天空,因为天空遥远广阔,而只能看见浑如一体的蓝。当我们飞到天空往下看大地,也只能看见大地之上,浑如一体。看不清有人、有兽、有草、有树,地物在我们眼中无法分辨,像一个整体。这就是神灵的视角,因为站得太高,所以分不清人与草木。好处在于他们眼中,万物平等。所以遍知说这句是在说秋水看大地,正如大地看天空,都是浑然一体的,所以万物平等,在她眼里都是草芥。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秋水的声音像碎玉相撞,很好听。

        昆仑的声音像美玉琳琅,很好听。

        星河的声音幽玄如铜钟,很好听。

        因为是洪荒时代的神灵,我这边的设定还保留很多母系氏族的习惯。包括走婚,暮合晨离。所以遍知是一直都没有安全感的,他都不敢相信能秋水能答应他的求娶。

        大家可以算一下时间,上一个提及的历史人物是禹的儿子,夏朝开国君主:夏启。往后推千年,殷商末年,周朝还未建立。所以他们的婚礼我这边的设定是以周制为基础,但有改动。他们的喜服以黑色为主,暗红色镶边。宾客也要穿玄端,黑色方正的衣服。周朝重礼,周制婚礼极为严肃庄重,还要祭祀。

        因为是在周之前,所以没那么重礼制,会有不合礼的地方。其次他们是神仙,自然不需要祭祀。最后成婚,成的是昏,是指在黄昏时行婚礼。暝是日落的意思,别误会成冥钟。

        神灵不来观礼,只是因为神灵的性格大部分都不管别人的事,谁结婚他们都不会去观礼的。星河是因为比较好事,她到处转。

        女娲座驾的设定取自《淮南子》

        我给太白金星选了一个古老的形象,黄衣、鸡冠、弹琵琶的女神。


  (https://www.uuubqg.cc/50193_50193361/40922837.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