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探花为王 > 第四百四十三章 苏松道钦命总理大臣

第四百四十三章 苏松道钦命总理大臣


  第四百四十三章苏松道钦命总理大臣

  过了许久,朱由检才看完了整个奏章,脸色已经变得铁青,眼神冰冷得好像寒冬腊月一样,死死地盯着徐光启,猛地一下站了起来,指着他的鼻子说道:“你!~”

  “还请圣上应允老臣告老还乡。”徐光启再次伏地磕头说道。

  朱由检楞了一下,旋即就像霜打了的茄子一样,蔫了下去,坐在了龙椅上,沉默不语,脸上的表情更是阴晴不定地变换着。过了许久,朱由检才无力地挥了挥手说道:“此事容后再议,朕累了,诸卿退下吧。”

  ……

  徐光启乞求告老还乡的奏章递上去之后,就好像石沉大海了一样,朱由检既没有批准,也没有驳回,而是留中不发。

  又过了三天,朱由检终于发下了第一道圣旨,宣谕六部官员列支本部年度开支,并集中上报。这就已经有了些年度财政预算的影子在里面了。这正是徐光启奏章之中提出来的一个新的法子——年度财政预算。

  各部各衙列支年度需要开支的各项费用,并汇总集中,上报朝廷,这样一来,每年哪些地方该花钱,该花多少钱,朝廷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各部要用钱时,都需要提交申请,由户部初审,再提交内阁复核,皇帝御批,之后才是用钱部门拿着御批条子,去户部国库领钱。

  这样一来,各部各衙的开支状况,皇帝和内阁都能做到心中有数,而一些不必要的开支,户部可以驳回,内阁也可以驳回,皇帝那里不御批,同样通不过。如此一来,也就能最大的节省不必要的开支了。

  当然,需要提交到户部初审的开支,都是各部各衙的总账,而财政划拨到下面各级官衙之后,怎么用,就是他们自己的事了。

  崇祯三年现在都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一了,现在才来做年度财政预算,当然已经有些晚了,不过现在想要发行国债,朱由检总得知道自己这一年到底还缺多少钱,需要发行多少额度的国债不是?因此,他才会在这个时候,下旨各部各衙列支财政开支,交由户部统计审核。

  这是一个新出现的事情,都没有先例可循,除了户部,各部各衙到年底还需要支出多少钱,谁心里都没底。

  经过几天的忙碌统计以往数据,然后汇总,最后提交到各部尚书各衙主官手上,有些就照实上报了,有的却往上加了一些,有的觉得开支有些太大,怕皇上看了心里不舒服,便又大笔一挥,砍去了一截,然后才报了上去。

  朝廷官员,吏部都有名册,薪俸开支,便归在了吏部名下。宗亲勋贵归宗正府统一管理,开支便归在了宗正府名下,军队军饷开支,归在了兵部名下。这三个是最耗费时间,也是最难统计的。

  而除了薪俸军饷这些每年都必不可少的支出之外,皇帝赏功,赐给功臣的额外赏赐等,则直接归在了朱由检的内务府名下,统一由内务府进行申报。

  前后用了十几天的时间,各部各衙才总算是将大致的年度开支预算汇报了上去。汇报上去之后,朱由检又让户部员外郎以上官员,共同审计核算,计算出国库开支缺口。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光是兵部军费开支,因为辽东对女真鞑子的战事,和甘陕镇抚流民暴动所需的军饷赏赐,就欠缺了将近两千万两白银,再加上地方赈济灾民所需的银两钱粮,又将近五百万两的预算,就已经是两千五百万了。

  当然,兵部军费开支和地方财政支出,这是两个大头,除此之外,其他各部各衙的开支预算,连它们的零头都赶不上。最终户部统计出来的结果是,财政开支缺口三千两百万两,超过了国库岁入一年的总和!

  看到这个数据,朱由检也不由得吓了一大跳,国库岁入连支出的一半都没到,这日子可怎么过?全靠发行国债吗?可这也只能解一时的燃眉之急,不是长久的办法啊!

  之后,朱由检又下令六部重新列支预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支出费用,朱由检也率先带头,将宫中的开支用度减少了一大半,日常膳食都比照常例,减少一半,一些不必要的赏赐,能节省的也都节省了。

  如此再三之后,户部统计上来的财政缺口终于压缩到了两千八百万两。

  随后,朱由检又下旨,着户部参照财政缺口,酌情协商提出国债发行申请。

  接到这么一道圣旨后,户部尚书很是有些纳闷,怎么皇上会下这么一道圣旨,让户部提出国债发行申请呢?这国债,可是国家的债务,是背在朝廷身上的包袱,少了不够用,多了却会压得朝廷踹不过起来。这可申请多少是好呢?

  后来还是户部的主事刘承沅小心提议说道:“既然朝廷各部开支缺额两千八百万两,大人何不便申请这个国债量?”

  户部尚书听了刘承沅的话,恍然地点了点头,说道:“难怪皇上之前要下旨各部列支开支预算呢,原来是为了发行国债做准备!”

  户部申请发行国债的奏章很快便递了上去,随后,朱由检便下旨交内阁审核,形成统一意见后,由内阁首辅次辅联署上奏。

  内阁讨论的时间并不长,在之前的一个多月里,发行国债的事情就已经讨论很清楚,内阁诸臣也都形成了统一的意见,通过是肯定的,要讨论的,只是发行数额的大小而已。

  如今各部各衙的缺口都已经上报给了朱由检,朱由检也下发给了六部阁臣传看,朝廷需要多少钱,内阁诸臣基本上都做到了心中有数。这个两千八百万的开支缺口,就是各部各衙汇总之后的结果,内阁诸臣自然不可能再对这个数字提出疑问。

  几乎没用到两天时间,内阁诸臣就已经拿出了统一的意见,然后由内阁的一个文书执笔,提写奏章,最后由内阁首辅成基命和次辅徐光启联合署名后,提交给了朱由检。

  朱由检接到奏章后,只是简单的看了一下,然后就提笔在奏章下面朱批了一个“可”。随后,朱由检又拿起了书桌上一份早就写好了的圣旨,连同刚刚批准了的发行两千八百万国家债券的奏章,一起交给了王承恩,说道:“承恩,马上去传旨。”

  “是,皇上。”王承恩急忙应道,接过圣旨和奏章,小跑着走出了御书房,马不停蹄地冲进了李文博住的驿馆之中。

  “李大人,李大人!~”驿丞一边大呼小叫着,一边冲进了后院。

  “驿丞大哥,你这是怎么了,慌里慌张的,跟丢了魂似的。”李文博正在驿馆后院练着太极,慢条斯理地对驿丞说道。

  “李大人您可真是好兴致啊,还有心情在这打拳。快准备准备,宫里传旨的公公马上就要到了,大人,你的好事到了啊!”驿丞一把拉住李文博说道。

  “来就来了呗,皇家的圣旨,可不一定是好事。”李文博依然打着太极说道。

  说话间,王承恩已经在几个锦衣卫的保护下,走进了后院,见到李文博,也不由得笑着说道:“李大人,还打拳呢!”

  “是啊,这不是成天无所事事,打打拳,健健身嘛。”李文博深吸了一口气,收起了权势,长长的呼出了一口气来,一边擦拭着额头上的汗水,一边朝王承恩走了过去,笑着说道:“王公公,你今天怎么这么有闲情逸致,竟然想着来看我啊?”

  “李大人说笑了,咱家可不是来看你的,咱家是来传旨的,李大人,准备接旨吧。”王承恩笑着说道。

  一旁的驿丞招了招手,几个驿卒抬着香案便走了进来,放在了后院的空地之中。李文博擦拭了一下额头上的汗珠,便带着阿虎以及后院驿馆中所有人等,一起跪在了地下,聆听圣旨。

  王承恩转身从锦衣卫手中接过圣旨,展开来,抑扬顿挫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敕曰:朕自登基以来,国事日繁,举步维艰。朕每每战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唯求贤才以安国家社稷。尔李氏文博,头榜进士,人如其名,才干显著,百官交口称赞,朕心甚慰。

  今赐卿从三品苏松道钦命总理大臣衔,主理国债发行,苏松新镇编练,一应事宜,相机行事。苏松文武臣工,从卿之命,如朕之言,钦此!

  朕言灼灼,朕心卿心,无负朕望,卿其免哉!”

  念完圣旨,王承恩才又说道:“李大人,接旨吧。”

  “臣李文博,接旨谢恩!”李文博磕头说道,随后,便从王承恩手中接过了圣旨。又让阿虎包了几个大红包,分给了王承恩以及前来传旨的锦衣卫护卫。

  送走了王承恩他们,驿丞又带着驿卒一起前来道谢,李文博只得又让阿虎封了红包,分别送给他们,好不容易才把他们给打发了出去。

  看着书桌上放着的圣旨,李文博还是有些不大相信,从这一刻起,他就成了朝廷的从三品的苏松道钦命总理大臣了,他说的话,在苏松文武官员面前,就跟皇帝说的一样——如朕之言!

  可以说,朱由检是把苏松道作为一个特区,一个试验田,在财政窘迫的境况下,不得不放权给李文博,让他由着心去捣鼓。搞好了,满足了朱由检的**,自然一切都好说。可若是搞砸了,那所有的罪责可都得李文博一个人来承担!

  这可是比之前苏松商会局还要严重的后果,结局只可能是一个——灭族!

  如今,李文博成了苏松道钦命总理大臣,临时衙门性质的苏松商会局,朱由检也没说裁撤,也没说保留,看样子也是一块儿交由李文博自己看着办了。

  胡思乱想了一会儿,李文博这才让阿虎将圣旨好生的收了起来,然后他才提笔写了谢恩表。皇帝加封官员之后,官员一般都会写上这么一封谢恩表。一是向皇帝给自己加官进爵表示谢意,二也是在谢恩表中顺便表示一下自己的忠心,好让皇帝放心。

  第二天上午,李文博就将谢恩表递了上去,下午的时候,王承恩就又来传了朱由检的口谕,让李文博第二天参加朝会,然后陛辞。

  该说的在陛辞之前都已经说了,该表的忠心,也都表了。陛辞也就走走过场,皇帝慰问几句,官员再说上几句“谢主隆恩”,顺便再表表忠心,然后就是收拾行装,准备滚蛋——呃,准备离京。

  李文博的陛辞也一样,陛辞的时候,朱由检说道:“爱卿,发行国债和编练苏松新镇之事,朕便拜托给卿了,以海外海岛抵押的圣旨,朕随后便会昭告天下,希望爱卿不要辜负朕之所托。”

  “微臣战栗惶恐,敢不尽心用命,以报圣上知遇之恩。”李文博急忙磕头说道。

  陛辞之后,李文博又去了徐光启府上,现在尘埃落定,一切都已经水落石出了,徐光启是李文博的座师,李文博作为弟子,去拜见徐光启,自然也没什么不妥的了。

  跟着徐六进了徐家客厅,李文博急忙上前几步,朝徐光启行师礼说道:“学生李文博拜见恩师。”

  “慕远,你来了,快起来吧。老六,快把慕远扶起来。”徐光启微微颔首说道,又对徐六说道。

  “李大人,你快起来吧。”徐六急忙扶起李文博说道。

  “多谢恩师。”李文博道谢说道,却并没有起来,“学生之前避嫌,不敢与恩师相见,实在是罪该万死,还请恩师责罚。”

  “当时的情形,你不见老夫,也是不想让老夫牵扯进来。你这么做,又何罪之有?快起来吧,你这样跪着,我们怎么说话?”

  “多谢恩师。”李文博再次道谢之后,才从地上爬了起来。

  “慕远此次南归,不知想从何处着手?”等李文博坐下之后,徐光启才又问道。

  “恩师当面,学生不敢隐瞒。圣上既然将苏松道托付给学生,学生便想大刀阔斧,进行改革。”

  “改革。”徐光启沉默了一下,瞧了李文博一眼,又说道:“万历新政,依然历历在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殷鉴不远啊慕远。”

  “恩师教诲,学生谨记。”

  公告:免费小说app安卓,支持安卓,苹果,告别一切广告,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进入下载安装zuopingshuji按住三秒复制!!


  (https://www.uuubqg.cc/52_52423/2898482.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