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庆长公主 > 第22章 孟谨言的企图

第22章 孟谨言的企图


到了华阴伯别院时,老远便见杨子墨和孟谨言两人提着灯笼,站在大门口的廊下等着他们。

        马车停下后,孟高伸手扶着李长庆下了马车。

        杨子墨和孟谨言见了立即准备上前跪地行礼。

        李长庆却挥挥手制止道。

        “不过是私下出宫,一切从便。”

        说完便和孟高朝着院里走去。

        院内虽然看着简单朴素,陈设倒是布置的典雅别致,苍劲的古松,圆形的木窗,随处可见的古籍字画,当真是别有洞天。

        还未坐定,便见杨子墨拿着案几上的茶壶,斟了两杯递了过来,一边说道。

        “公主,大人,今日有缘得见二位风姿,当真是三生有幸,若不嫌弃,请饮了这杯姜茶。”

        杨子墨眼里忍不住的雀跃,话也说的颠三倒四。

        孟高和李长庆听了面面相觑,这皇室中人的吃食向来都有讲究,怎可随意?

        “殿下,大人,我这弟弟今日高兴坏了,有些唐突,还请二位见谅,这是刚刚我们吩咐奴仆准备的姜茶,也是想让殿下和大人温温身子。”

        孟谨言上前一步行礼后说道,说完拿起茶壶倒了一杯姜茶先行喝下。

        举止周到又从容。

        倒是杨子墨满脸通红,对自己刚刚鲁莽的举动懊恼不已。

        李长庆细细打量了一下杨子墨,和承泽差不多的年纪,带着浑然天成的纯善挚诚。想来虽然华阴伯府日渐没落,但作为华英伯世子,长久以来也是在富贵中伴着书香笔墨养大的。

        李长庆接过杨子墨手中的茶杯,轻轻嗅了嗅,糖浆伴着仔姜的清香,闻着倒是怡人,然后在杨子墨期盼的注视下,轻轻抿了一口。

        “味道很是不错,杨世子有心了。”李长庆发自内心地说道。

        似是得了不得了的称赞,杨子墨一扫之前的懊恼,满脸掩不住得兴奋。

        “这没什么,公主今日在方河镇的做法,才是令人钦佩。”

        李长庆听了哭笑不得,原来杨子墨这么热切竟然是因为今日方河镇的事情。

        “当不得世子称赞,这本就是本宫应该做的。”

        李长庆看着杨子墨,突然就想起了绵冬,这二人性子倒是极相似。

        “公主,你不知道,自下雨以来,子墨便每日出城到方河镇,虽然日日都有官员前来,可说辞统统都是顾左右而言他,从没有真正的将方河镇百姓看在眼里,直到今日,殿下和大人说,要和方河镇百姓同生共死,我们这才看到希望,他是真心为方河镇百姓高兴,所以就激动了些,还请殿下见谅。”

        孟谨言站在一旁,轻声解释道。

        李长庆和孟高都没有想到,这中间竟然还有这一层。

        可是李长庆还是有些不明白,虽说方河镇是华阴伯府的祖居,但也不至于他一个堂堂世子如此冒险关心。

        似是看出了李长庆的疑惑,孟谨言随即说道。

        “子墨曾陪着生病的姑母住在这里一段时间,后来姑母就葬在了方河镇,子墨的母亲是草民的表姑母。”

        杨子墨听孟谨言提起母亲,片刻便红了眼眶。

        李长庆看着孟高点点头,心想这华阴伯世子当真是个至诚至孝之人。

        “对了,公主,大人,我这宅子里都是祖父留给我的古籍字画,陛下你也知道,如今我华阴伯府落魄至此,大概也就这一屋子字画古籍值点钱了,若是公主不嫌弃,便将这些物件拿去典当点银钱,也算是为方河镇百姓出点力。”

        杨子墨收起情绪,圆圆的脸还带着孩子的稚气,可表情甚是坚决。

        “世子的好意,本官和公主心领了,赈灾是朝廷的事情,你若真有志气,就好好去念书,将来重整你华阴伯府的门庭,靠功名做一方守民安业的好官。我和公主还有其他事情,就不在府上多做叨扰了。”

        孟高拿起桌上的姜茶一口喝下,然后说道。

        李长庆也站起来,将手中的姜茶一口饮尽,看着杨子墨说。

        “本宫在乾坤宫等着世子。”

        杨子墨听了,嘴角微颤,眼眶通红。

        见二人准备起身离开,一直站在旁边的孟谨言说道。

        “公主,师兄,这是要趁夜去塘坊关吗?”

        李长庆和孟高一听,顿下脚步,这倒是个聪明人。

        李长庆挑眼细细打量了一番,十四五岁的年纪,眉眼温润谦和,举止从容淡定,既有文人的清贵也有世家大族的贵气,难得的是,这两种气质在他身上竟然毫不违和。

        只是这一声师兄,让他们不得不怀疑,这一次巧合,未必就真的只是巧合。

        “怎么,既然知道我是谁,想拦下我们?”

        孟高浑身盈起一股生人勿进的寒气,声音冰冷而低沉。

        “师兄,我并没有其他的意思,我知晓因为当年的事情,你和我们孟家结了死结。但是师兄,如今你和公主趁夜去塘坊关,若是有丝毫的变故,你是否想过后果?”

        孟谨言表情坦荡而又带着淡淡的笃定。

        “你知道什么?你又怎么知道会有变故?”

        孟高抓住重点反口问道。

        “我并不是确定,但是当初我四伯父就是在这塘坊关建造前期被人弹劾贪墨入狱的?说起来,明明是师兄你递了证据,为何最后却被踢出了工部?现如今的工部侍郎曹泽彬到底是谁的人,师兄,你该心里有数才是。”

        孟谨言继续说道。

        “那么,孟公子,你今日说的这么多,是为何?”

        李长庆轻轻扯了扯孟高的衣袖,缓缓问道。

        “求公主还我四伯父一个清白,还我庆阳郡孟氏一个公平,给我江南士子一条活路。”

        孟谨言跪下朝李长庆行了大礼,语气坚定,神情坦荡。

        “若是你有能力,未尝不可,秋闱是新帝登基后的第一场科考,自是格外重视,本宫很期待孟公子的风采。”

        李长庆说完,便朝着门外走去,看着门外的雨,脸色越发冰冷黑沉。

        孟高快步跟上去,撑起油纸伞,二人在杨子墨和孟谨言的注视下,默契十足地登上马车。

        见二人离开,杨子墨这才转过身看着孟谨言好一会儿,好似在确认什么。

        “表哥,你日日跟着我去方河镇,就是在等这一天吧!”

        杨子墨问道,他虽然单纯,却不是愚蠢。

        孟谨言看着驶进瓢泼大雨的马车,转身回到屋里,并没有回答。

        自孟叶尘因为贪墨案畏罪自杀后,接着叶氏一族被先帝迁怒忌惮,连带着江南士子在朝堂式微,如今大庆朝二品以上的大官,没有一个出自江南。

        原本寄希望于新帝元年的春闱,却不想被推后。

        这就使得原本叶氏在江南给叶谨言造的势,引起了京城大族的注意,反倒受到了排挤。

        所以,孟谨言如今,只能低调地待在这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华阴伯府里掩人耳目。

        叶氏以举家之力来培养他,当然不只是为了一个芝麻小官,而是为了让他出将入相,带领江南士子重新掌握大庆朝堂。

        这也是他今日兵行险招的真正目的。

        自先帝薨逝,在皇室镇压翊王叛乱之时,左相赵尚以迅雷之势把持了朝堂,可随着诸王返回封地,李长庆逐渐将重心转移到朝堂内政,这也就预示着,皇权和相权之争日益激烈。

        但是谁又能确定,这不是他们江南士子,他叶谨言的一次契机呢?


  (https://www.uuubqg.cc/47682_47682863/39937341.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