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长乐安歌 > 第4章 启瑶之祸(上)

第4章 启瑶之祸(上)


腊月二十二,殷王府后院夜间走水,殷王夫妇殒命火海。

        亲眼见过亲弟弟烧焦的尸首,福王一时难以接受现实,情绪激动,一口鲜血喷出后,气息断绝。

        只是岁首节在即,只好先将两位王爷的尸首入殓,灵柩就停放在殡宫待葬,等过了正月初五,再由晋王、宁王护送兄长的灵柩,返回亲王的封地下葬。

        人们常说,人生最痛苦的三件事莫过于“少年丧父,中年丧偶,老年丧子”。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是身为人父,就算是旋转乾坤的乾兴帝,也难以承受。

        乾兴帝整日里将自己关在寝宫,他不见任何人,不理任何事,无人知晓他在里面做什么、想什么。

        岁首节前后的祭祀庆典仪式,往年都是交予储君主持,但是皇太子早年体弱,如今更是重病缠身,已有大半年未曾出过太子府,今年只好由献王代为负责。

        正月初二,岁首节刚过,皇太子沉疴难起,在太子府病逝,谥号怀慧,遗体同样停放在殡宫待葬。

        先有二位王爷,同一天横死,而帝都连阴十日,昼不见日,夜不见月,乱风四起,冬日响雷。

        今有储君不幸病故,突降大雪,大国师乘泽夜观天象,言道:有妖星隐伏于紫微之垣。木与土合,岁星犯填星,在须女,占曰:“有内乱。兵起,必有屠城。”

        初四早子时,负责守卫帝都外城的北宿卫军,在洪武门发生兵变。

        北宿卫军中尉崔坎作为城中内应,协助小宝荣郡王迅速控制五营校尉军,事发突然,城门守军来不及做出反应,永宁门、安定门接连失守。

        崔坎、忠武侯、永昌伯、雍、蜀、汉三州刺史、董氏父子,小宝荣郡王等人拥立献王,打着“诛妖人、清君侧”的旗号,一路杀进帝都。

        从皇城内发出的八封求援信,全部被叛军拦截,皇室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德王父子五人,三次带兵试图从东昌门突围,均以失败告终,结局惨烈。

        三子在叛军箭雨中,躲闪不及,被射成如同刺蓬一般;次子半张脸被敌人削去,而误摔进火里被烈火焚身;在强弱悬殊的境况中,小儿子被乱枪钉死在城门上;世子弘昸救父未果,而自己丧命叛军刀下,德王也在被叛军包围后,不愿俘虏折辱,选择自戕,血溅当场。

        献王外家董氏父子,董哥舒、董翰章悄悄带兵离开献王封地,蛰伏在帝都城外二十里处,卯时一刻,董氏父子率军从三面涌进徽京。

        诸藩王在收到帝都兵变的密报,却各个按兵不动,有的是举棋不定,有的却是选择隔岸观火。而各州府军也都在不同程度上,遭遇到献王党羽的压制,此时已自顾不暇,如同一盘散沙。

        叛军势如破竹,卫王率领部下正面抵抗,枪挑叛军数员大将,自己也身负重伤,在得不到任何支援的窘境下,卫王殊死搏斗,精疲力竭之后,因混乱中被卷进马蹄下,被活生生踩踏成肉泥。

        卫王部众,全部阵亡。

        皇室宗亲虽受到献王叛军的围困,但仍在作困兽犹斗的挣扎,南宿卫军边打边退守太明宫,掩护百官和宗室逃入皇城,晋王以一府之力,在南宿卫军身后阻截叛军,双方在铜雀大街交战,晋王终于是寡不敌众,遭受叛军的长矛乱刺,惨死在朱厌门外。

        献王控制了帝都外城的大小府衙后,在世家显贵、皇室宗亲中,贪生怕死之徒,变节投诚的有,忠烈刚毅之辈,慷慨赴死的更比比皆是。

        只一墙之隔,在太明宫外,朱厌门下,鲜血成河,尸体堆积如山。

        献王的兵马在皇城外,几次试图攻破城门,均被城内守军抵挡住,在久攻不下的僵持中,有人献计火烧太明宫,但是被献王申饬驳回。

        城内人心惶惶,平日里雍容华贵的女人们,瑟瑟发抖的躲在后宫。

        前朝众人皆是手持利刃,目光紧锁朱厌门,一旦城门被破,誓与贼子殊死一搏,同时心中已有慷慨就义,以身赴死的决心。

        皇极殿上,众人群情激奋。

        “阴谋,这是阴谋,连云启瑶是早有预谋,他居然敢勾结羌戎人。”

        兵力最强的北府军,月前已经全军投入前线,此刻与羌戎人的战役,正陷入胶着撞头,所以,面对帝都的兵变之乱,北府军根本是分身乏术。

        对于大局而言,一次大历皇室的内部夺权,远比不上北邶边境的安全重要。

        “羌戎人集结三十万大军,与我大历开战,现在看来,也定是此子在从中作梗,为的就是能替他牵制住北府军,助他今日成事。”

        “里通外国!”

        “背祖忘宗!”

        “无耻之尤!”

        乾兴帝坐在龙椅上,双手紧握宝剑,从始至终,他一直沉默不言语。

        “朕也没想到,自己竟然有一个心智和手段,都如此了得的儿子。”此刻他缓缓开口自嘲。

        不得不承认,献王的确是一位惊才绝艳的人物,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天赋,6岁能吟诗,7岁能作赋,熟读兵书,能征善战,17岁初次征战,就率领千骑将羌戎兵杀得四处逃窜。

        如果他不是在襁褓之中,就过继给亡故的老献王,被排除在继承人人选之外,那么他一定是皇位最有实力的争夺者,而看如今的情况,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

        献王的实力被诸藩王忌惮,各州府军也遭受到献王人马的打压,北府军被羌戎牵制在前线战场,其他军队已经被董氏掌控的七七八八,帝都有一半军队也被掌握在献王手中。

        “何人还有能力,可以力挽狂澜?”

        连乾兴帝自己也想不出,还有哪支军队能成气候,可以赶到帝都勤王救驾,而他万万也想不到,最后来救自己的,是他心心念念的小女儿。

        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德音公主率大军杀到帝都,斩杀敌方数名将领,活捉了小宝荣郡王。

        当日,公主收到帝都的消息后,哀痛欲绝之下,羊水突然破了,在申时一刻生下了女儿。当夜,公主留下一封给女儿的书信,与儿子韶汝霖匆匆告别,就领兵连夜奔袭南下,一路上一边连续收编地方军队,一边整顿军纪,让讨伐军的势力大增。

        虽然公主刚刚生完孩子,此时月子中身体羸弱,但每次冲锋陷阵的时候,从不落于人后,即使肩头被射出窟窿,也连眉头都不会皱一下,充分展示了连云氏的霸气血性,令众儿郎竖大拇指钦佩,连敌军都被震慑住了。

        象征连云皇室正统的德音公主,出乎意料的入局,使得局面发生逆转,迫使诸藩王不得不向皇室表明表态,出兵讨伐逆王。各路兵马会师帝都,在城外淼水与叛军交战,讨伐大军人多势众,士气如虹,与叛军酣战三日。

        十三日未时,讨伐军夺回帝都外城主权,献王兵败出逃,残余势力向北逃逸,公主乘胜追击,带兵追讨。


  (https://www.uuubqg.cc/80084_80084584/4102521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